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化纳米介孔材料由于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可控的孔径大小和孔径分布,良好的热和机械稳定性以及其特殊的功能特性,使其在电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医疗、催化、吸附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介孔材料经过表面修饰后具有功能性和选择性,很容易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因此,功能性介孔材料及其与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在生物学、光电器件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利用功能化介孔材料与发光体复合来制备发光材料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半导体纳米粒子、金属配合物、发光聚合物、稀土配合物和染料分子等发光体也都被加载到介孔硅主体内,制备了新型的发光材料。本文选择了功能性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作为主体材料,分别将Znq2配合物和ZnS半导体纳米微粒(在介孔内原位生成)加载到介孔内,并选择8-羟基喹啉作为ZnS微粒的表面配体,实现了对ZnS半导体纳米微粒表面的功能化,从而赋予纳米微粒较好的荧光性质。我们对这些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并讨论了介孔材料微环境对Znq2配合物光学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发光配合物的光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通过主客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控发光配合物的发光性能。此外,为实现这些荧光纳米微粒的功能并赋予其优异的加工性质,我们还将其通过原位本体聚合法引入到透明聚合物中制备了一系列具有较好荧光性质的透明纳米复合本体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当功能化的介孔微粒引入到聚合物后,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复合材料的荧光激发和发射峰的位置都发生了很大移动。这些功能性介孔荧光纳米微粒及其透明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将在新型光电器件的设计和构筑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