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医学将其归属为“中风”范畴,以其发病、死亡、致残率高而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对该病的防治是重要的医学及社会课题。针灸疗法因其简、便、验、廉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疾病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且疗效也早已被国内外同行及患者首肯。为了更系统更全面地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分子作用机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文献综述 推本溯源,从我国第一部中医学系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开始,直至唐宋元明清时期,对古文献中有关中风的病名、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就近几年来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损伤分子机制及其针刺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综述,为进一步探讨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实验研究 本研究选择,针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分子学机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系统地研究电针督脉经穴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其结果如下: 1.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10小时后,选择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状况,并观察电针对其影响。结果:在假手术组中,大鼠脑内未见TUNEL染色阳性细胞;在缺血组中,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10小时后,大脑皮层梗塞区内可见大量的TUNEL染色阳性细胞;在缺血+电针组中,大脑皮层梗塞区内”m孤L染色阳性细胞显著减少,S缺血组相比,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怠义(P<0.01)。表明电针可抑制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电针阻止脑缺血后脂质过氧化连锁反应、抑制兴奋毒性作用和调节钙稳态,防止神经细胞内CaZ”超载,从而阻止凋亡基因的启动和促进抗凋亡基因的产生,达到抗凋亡的H的。” 2.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10小时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内N(;F受体TrkA的表达情况,井观察电针对其影响。结果:在假手术组中,rrtta表达的数量及强度均较弱;在缺血组中,1’rkA表达的数量有所增加,但强度仍较弱;在缺血+电针组中,1”rkA的表达在细胞数量上及强度上均明显增加。说明电针治疗能显著增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NGFR的表达,从而有利了NGF发挥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也提示电针可通过激活内源性的NGr和 NGM的表达,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定的保护作用。 } 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 10小时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内BDNF的表达情况,并观察电针对其影响。结果:在假手术组中,BDNF表达的数量及强度均较弱;在缺血组中,BDNF表达的数量有所增加,但强度仍没有明显变化;在缺血+电针组中,BDNF的表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强度方面均明显增加。提示电针可以通过激活内源性BDNF在脑内的表达,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三.结论 2 1.通过对占个义献的UF究,我们认为针刺治疗缺血。件中风具有 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良好的临床疗效。 2.通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针刺具有抗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 亡、激活内源件神经生长因于受体Tr r·eA的表达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 广的表达等作用,从而对缺血,件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