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要想保持经济的动力持续增长,就必须有高素质的国民。但同一时期农村学生辍学率却出现了回升,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青少年辍学现象更加严重。目前学界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辍学问题的研究几乎都局限于辍学的原因分析,极少有人关注青少年的辍学风险。不仅如此,现有对辍学原因的分析也都局限于家庭经济困难,个人意识不到位等因素上。对这一问题缺乏系统的梳理,因此本文在研究不同于过去的研究,把各个影响因素视为完全独立进行讨论。而是根据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与“惯习”理论,将所有的因素整理成为四个影响维度放在凉山彝族地区大的环境下进行讨论。力图通过对影响凉山彝族青少年的辍学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导致彝族青少年出现辍学的真正原因。据此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降低彝族青少年的辍学风险,控制辍学青少年的数量。具体的研究过程如下,首先根据事前调研的结果和国内外相关研究。设置了影响彝族青少年辍学风险的四个维度,分别是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学业成绩、同伴影响、家庭教育观念。围绕四个维度设计了一份调研问卷,问卷包括家庭情况和学生个人情况两个部分,涉及了33个具体问题,49个相关变量。问卷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凉山彝族自治州五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280名青少年,剔除无效问卷28份,最终获得252份有效问卷。根据问卷调研的结果,使用SPSS 24.0在对样本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影响学生出现辍学行为的原因有9个变量。影响青少年辍学风险的变量共有12个。整理之后可分为四点:第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应该主动辍学减轻家庭负担。第二,家庭教育期望不高,父母在一定程度上默许孩子辍学。第三,学生的学习基础太差,无法适应现在的学校教育模式。第四,与辍学同伴的联系过多,导致学生的对学校的抵触情绪加深,对社会生活更加向往。最后基于对现有结果的总结和反思,本文提出需要从以下五个部分着手。第一,因地制宜控制生育数量。第二,调整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体系。第三,严格防范亲友诱导青少年辍学打工。第四,正确引导在校学生与辍学同伴之间的交往。第五,引导青少年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普法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