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与正常人对比,探讨人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入选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94例对照者,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危险因素。记录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的52例患者及行颅脑MRA检查的57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指数,评估颅内动脉硬化程度。所有患者均记录梗死灶大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MSP法对所有受试者的ER-α基因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留取胎盘组织进行甲基化修饰,作为反应对照。所有数据用SPSS17.0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饮食情况、运动情况、腰围、收缩压、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2.缺血性脑卒中组及对照组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42.2%(35/83)、19.1%(1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缺血性脑卒中组男性及女性患者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42.2%(19/45)、42.1%(1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男性及女性受试者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17.3%(9/52)、21.4%(9/4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缺血性脑卒中组3个不同年龄组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31.6%(12/38)、45.8%(11/24)、57.1%(12/21),随着年龄增加,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出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年龄组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14.6%(6/41)、17.5%(7/40)、38.5%(5/13),随着年龄增加,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出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共有52例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完全甲基化组、部分甲基化组及非甲基化组间CIMT、Crouse积分及斑块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共有57例患者行颅脑MRA检查,动脉正常组、动脉硬化组、动脉狭窄组及动脉闭塞组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40.9%(9/22)、42.9%(3/7)、52.4%(11/21)、57.1%(4/7),随着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加,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出率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根据梗死灶大小分为小梗死组、中等梗死组和大梗死组,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32.8%(19/58)、56.3%(9/16)、77.8%(7/9),随着梗死灶大小的增加,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出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完全甲基化组、部分甲基化组及非甲基化组间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尚未观察到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与性别、年龄存在相关。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与颈动脉硬化程度有关,ER-α基因的甲基化修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可能是其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机制之一;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随颅内动脉硬化程度增加检出率有增高趋势,但未发现明显相关。4.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修饰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灶大小有关。5.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有关,甲基化程度越高,NIHSS评分越高,Barthel指数越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