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教育效果如何与道德教育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历来重视对道德教育内容的传授,轻视了对方法的研究,使我国许多道德教育思想不能得到充分地贯彻和体现。而二十世纪西方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借鉴其中合理的成分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道德教育方法,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二十世纪西方道德教育方法是在西方现实的社会背景下,在道德教育理论的直接影响下,借鉴吸收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整个世纪的道德教育方法经历了现代道德教育方法的萌芽、停滞和蓬勃发展时期。二十世纪西方存在主知主义、主情主义、主行主义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方法作为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也体现着理论的价值取向,因此二十世纪西方道德教育方法可整理为主知型道德教育方法、主情型道德教育方法以及主行型道德教育方法。这几种类型的道德教育方法在理论预设、代表人物、具体方法的操作等方面不同,但整体而言,这些道德教育方法具有多样性、反灌输性、人本性、渗透性、科学性的特点。二十世纪西方道德教育方法的进步意义在于道德教育理论的多元化催生了道德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新的道德教育理念推动着新的道德教育方法的形成;道德教育方法善于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但其也存在着强调道德教育方法重于道德教育内容,否定灌输作用的不足之处。结合对二十世纪西方道德教育方法的梳理以及我国道德教育的现状,从方法论的高度概括出二十世纪西方道德教育对我国以理论带动方法,推进我国学者对道德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以理念培育方法,促进现代道德教育理念在中国本土的运用;以学科催生方法,把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运用于道德教育之中等方面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