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studybitc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了大学教育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体育实践能力,身心健康,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高等艺术院校是综合性院校,它培养出的艺术人才不仅要具有艺术创造力,还要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他们关系着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且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保证艺术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身体素质尤为重要。因此艺术院校的体育教学也应顺应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发展趋势,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剔除传统教学的病垢,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育者能否从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中摆脱出来,真正把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体育教学中。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南京艺术学院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南京艺术学院体育教学的现状,以期为上级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组织和管理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依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体育教师严重缺编,工作量大,对外交流机会少,体育教师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制约艺术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教师学历、职称状况较为合理。  2、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枯燥、单调,理论课应该增加新兴运动项目和体育保健知识的比例,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3、课程项目设置较少,教学内容缺乏艺术特色,教学内容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不利于学生体育学习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4、艺术院校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没有重视,教学任务繁重,导致体育教师对科研工作过于消极。  5、艺术院校的体育教学评价不够合理,教师的评定主要是以学生技战术水平和学习态度为主要评判标准,忽视了体育课健康第一的观念,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6、艺术院校的体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场地器材配置无法满足正常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其他文献
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适应信息传播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相应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版权保护法律制度,但嵌入在互联网文化中的非正式制度是刻意的正式制度难以很快改变的,因而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