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对椎间盘早期退变中髓核细胞激活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ton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髓核细胞(NPCs)的活性及增殖能力与椎间盘退变(IDD)的关系,探索IDD退变的机制。在早期退变的髓核细胞中加入富血小板血浆(PRP)干预,检测是否能增强NPCs活性及增殖能力从而促进椎间盘退变的修复。  方法:  1、取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术前行MRI检测其椎间盘无退变。并通过椎间盘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  2、取建模后2、4、8周兔行MRI检测其是否建模成功,并分离培养其髓核细胞,设定正常组为A组,建模后2周为B组,建模后4周为C组,建模后8周为D组,分别对4组细胞在P2代时行CCK-8检测其活性,并行Real-time PCR检测相关基因。  3、取兔耳缘动脉血,通过Landesberg法提取PRP。  4、取建模后2周兔的髓核细胞,设定单纯培养组为对照组,用PRP进行干预3、4、5、6、7天后行CCK-8检测其活性,行Real-time PCR检测相关基因。  结果:  1、成功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经MRI检测显示建模后的兔椎间盘退变程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重。  2、分离培养出NPCs,在镜下显示为梭形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后,细胞胞体染为蓝色,胞浆及细胞周围出现红色颗粒;免疫组化发现细胞胞浆内充满棕黄色颗粒。符合髓核细胞特点。  3、A、B、C、D四组细胞CCK-8测定的活性及增殖能力排序为:A>B>C>D,Real-time PCR检测CollagenⅡ及Sox-9值排序为A>B>C>D,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的活力及软骨化能力逐渐减退。  4、根据Landesberg法成功提取出PRP,血小板浓度为(1183±13.21)×109/L,符合PRP的标准。  5、在PRP干预的各个时间点,干预组的活性及软骨化能力高于对照组。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细胞的活性没有明显增强。  结论:  1、椎间盘穿刺法能较好的造成兔椎间盘退变,退变随着时间增加而加重。  2、本实验通过采用酶消化法成功分离培养出髓核细胞,并通过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组化法证实。  3、髓核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随着退变程度增加而减弱。  4、富血小板血浆干预早期退变髓核细胞后,髓核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增强,但并未随时间增加而变化。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