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客户的需求趋向于多样化甚至个性化,整个市场也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然而在很多的技术领域,研发的成本日益增长。通常一个复杂一点的新产品,研发的经费可能会超过几亿甚至是几十亿美元。研发活动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风险,如此巨额的研发经费的投入是多数企业无法承担的。而且,即使企业的规模再大,资产再丰富,也不可能同时兼顾各个领域的研究开发。更重要的一点是企业要从供应商等合作伙伴以及顾客那里寻求创新的灵感与智慧。所以这种情形下,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成了必然的趋势。Chapman指出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只依靠自身的创新能力已经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必须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与供应链中的其他成员企业之间合作展开创新活动,并且在整个创新过程中实现各方面的协同。这种协同不仅仅是成员企业机器设备等资源的简单连接,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有效地整合企业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从而实现协同创新。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作为企业间的一种有效合作模式,它和传统的企业创新有诸多不同之处,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依靠的是各成员企业间的资源整合以及技术互补,创新过程强调全方位的协同。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优势就是可以充分发挥各成员企业各自的专长,实现资源共享,缩短创新周期,降低风险,更好的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协同创新绩效的高低决定了供应链企业的收益,是供应链成员企业选择是否进一步合作的依据。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绩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绩效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影响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揭示这些因素影响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机制与相互关系,从而对指导企业的协同创新实践,改善企业的协同创新绩效,增强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对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理论研究的空白,有助于完善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在理论界,学者们对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查阅了许多与协同创新相关的文献,在这些文献中,笔者发现“知识共享”、“吸收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能力”等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概念,表明这些因素与企业的协同创新有着紧密的关系,然而这些概念又是分散地出现在不同的研究文献中,很少有学者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企业间的“知识共享程度”、企业的“吸收能力”和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企业“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这些因素与“企业协同创新绩效”之间产生关系的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些因素之间是否又存在相互的影响呢?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为了更深入、更准确的反映企业间协同创新绩效、知识共享、吸收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能力之间的关系,笔者从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概念出发,从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的内容以及供应链协同创新绩效的维度等角度进行研究,建立了一个知识共享、吸收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与协同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模型和假设。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并且概括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即协同创新绩效以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阐述,概括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最后归纳本论文的创新点并对全文的内容安排做简单介绍。第二章:文献探讨,首先对协同创新以及协同创新绩效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接着对企业的知识共享、吸收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三章:研究设计,通过对大量的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分析,确定了3个影响协同创新绩效的因素—知识共享,吸收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确定了它们的测量维度,并设计了本次研究所使用的问卷。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出这几种因素对协同创新绩效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关系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章:数据分析,本章主要是对回收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和数据是否吻合,并且验证本次研究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若不成立的话再对模型进行修正最后得出并解释最终模型。第五章:结论与建议,本章主要是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研究的建议以及本研究的缺陷和后续研究。本文对回收的有效数据分析处理得出如下结论:(1)供应链企业的知识共享水平,吸收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作用的假设成立。因此,供应链企业可以考虑加强这几个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协同创新绩效,从而提升整条供应链企业的竞争力。(2)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知识共享具有正向作用的假设成立。但是企业吸收能力对知识共享具有正向作用的假设却不成立。在最终模型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议,包括建立统一的战略目标、搭建高效的协同创新平台、成立跨组织的协同创新工作团队、创建合适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协同创新绩效的评价体系等。本文采用的是实证的方法,但是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没有综合考虑协同创新绩效的其他影响因素,样本只回收了176份,样本数量可能不够大。本研究的创新主要有三点。第一,选题的创新。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供应链企业的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第二,在研究方法上,目前在对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研究上大多是通过定性分析得出结论,本次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建立了企业知识共享、吸收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与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模型,通过实证分析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第三,目前关于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测量方法的研究还不算成熟,基于本次研究的目的,作者参照之前学者的研究成果,确定了较为合理的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测量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