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证合作是伴随着证券业的诞生就在中国出现的。近年来,银证合作日益深入,形式曰益丰富,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浓厚兴趣,引发了诸多讨论,论者研究选取角度各不相同。本文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这个角度入手,以商业银行的价值取向作为标杆来讨论银证合作,有别于许多论者的分析角度。更多论者倾向于银证合作宏观层面的分析,可以说是“从上往下看”;笔者则从一个商业银行基层经营者的角度分析,可以说是“从下往上看”。角度不同自然参考价值就各有不同。笔者在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负责银证合作业务近八年,亲历亲为设计、开发、洽谈、办理和管理过大部分银证合作业务,对商业银行这项业务的价值取向、利益结构、营销策略、产品历史和现状、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体会颇深。
全文有九章,分别研究银证合作的定义和范畴(第一章)、银证合作国外发展简史和在我国存在的原因及发展方向(第二章)、商业银行银证合作的动机及其动机的演进(第三、四章)、商业银行银证合作市场策略(第五章)、商业银行银证合作主要产品和特点(第六章)、商业银行银证合作业务的组织、管理和实施(第七章)、银行和证券行业管理部门对商业银行银证合作业务的影响和商业银行对策(第八章)以及银证合作业务总结和展望(第九章)。
全文的主线是变化中的商业银行银证合作价值取向(本文中也称为动机),在第三、四章重点进行了阐述,并且贯穿于各章节。第一、第二章是全文的先导,讨论了部分基本问题,便于读者对全文的理解。第五章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对商业银行银证合作业务的分析,较有新意的是用收益和风险作为两维对证券客户进行的四分法。第六章是对产品的详细描述和分析,占据了很大的篇幅,这一部分是本文的特色;产品研究在我国目前的很多相关文章中,都只给予了简单罗列,而本文则对各类产品的现状和问题、商业银行的价值取向、利益结构做了剖析,这一部分综合性很强,既是市场营销策略讨论(第五章)的延伸,又涉及到了内部管理(第七章)和外部监管(第八章)。第七章和第八章是单独将第六章涉及到的两个很重要的问题——银证合作业务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做了进一步的深入讨论。在第七章中,使用了组织行为学的一些有用的理论进行分析。最后,在第九章中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展望。第九章相对比较简单,因为笔者希望给读者思考留下较大的空间。笔者虽然从业多年,但是理论基础不够,对证券业的研究程度比较浅,资料来源也有限,难以避免研究深度不足,分析阐述不够透彻的问题。文章旨在对多年的银证合作业务基层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总结,为商业银行开展银证合作业务提供参考,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