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具有强非晶形成能力和高强度的铁基非晶合金涂层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制备出Fe41Co7Cr15Mo14C15B6 Y2完全非晶合金涂层。利用摩擦磨损机、电化学工作站、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主要研究手段,系统的研究分析了热处理对非晶合金、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的耐磨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该完全非晶态合金涂层的结构均匀致密,且呈层状结构。涂层的DSC曲线呈现出两个晶化峰(Tp1=698℃,Tp2=822℃),且玻璃转变温度较高,达到Tg=576℃,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涂层在700℃热处理后,分别析出了α-Fe、(Fe,Cr)7C3、 Fe23(C,B)6及Co6Mo6C2等不同的相,并且计算出涂层的晶化分数由95.1%(2h)增加到99.4%(12h),晶粒大小由22nm(2h)增加到54nm左右(12h)。 硬度曲线表明:随热处理保温时间的延长,涂层的硬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热处理后的非晶/纳米晶涂层的硬度较完全非晶合金涂层的硬度值高出许多,且在700℃保温6h时,硬度达到最高值为892HV。磨损曲线表明:涂层的耐磨性能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完全非晶态涂层的磨损量最大(3mg),耐磨性能最差;当700℃保温12h时,磨损量达到最小值为0.6mg,涂层的耐磨性能最好。涂层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为主。 涂层在1.0M HCl溶液中,发现完全非晶合金涂层的耐蚀性能最好(Ecorr达到-424mv,icorr最小为0.2mA·cm-2),表面腐蚀形貌呈现出雪花状的点蚀坑;其次是700℃保温12h热处理后的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且腐蚀表面出现了均匀的面腐蚀;700℃保温6h热处理后涂层的耐蚀性能却最差(Ecorr为-445mv,icorr为0.46 mA·cm-2),腐蚀表面出现了较大较宽的腐蚀沟槽。在盐雾腐蚀试验中,涂层的耐腐蚀规律与其在HCl溶液中相类似,完全非晶合金涂层的耐盐雾腐蚀性能最好。热处理后的非晶/纳米晶涂层中,在700℃保温12h后,涂层的腐蚀表面出现了轻微的均匀面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