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华传教方针的嬗变——以来华传教士四次全国大会为研究对象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etern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教方针和策略是研究传教史时必须着重考察的问题.该文选择了晚清和民国初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20年代)为该篇论文考查的时间断限,以1877年、1890年、1907年和1922年这四次在上海召开的来华传教士全国性大会为参照,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发展观点,研究晚清时期基督教在华传教方针的嬗变过程.这个过程显示为传教士集体对基督教教育、"传教士问题"、在华基督教各差会的联合、基督教的"本色化"和基督教对世俗事业的参与这五个方面问题方针策略的动态考察.分析了基督教在华传教方针产生变化的时代原因;并通过对比晚清基督教与明清天主教的传教策略,凸现了基督教在时代环境逼迫之下的"被动"应变;同时也预示着在华传教士福音理想失败的历史命运.
其他文献
华北解放区的人民邮政是新中国人民邮政的前身,是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由抗战时的党政交通组织转化而来的。作为解放区的重要事业之一,人民邮政工作者发扬光荣传统,克服经验
江西自古就是粮食输出大省。清代的江西更是最主要的米谷输出地之一,成了周围邻省的粮食供应基地,为其顺利发展经济作物以及手工制造等行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文在前人研
战国时期,学术空前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地域文化、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等因素相结合,形成了三大典型的学术中心,分别是战国早期魏国西河学术中心、中
本文以铁勒拔野古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搜集、整理,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部进行分析、论述,力图展现铁勒拔野古部的发展过程,使我们对其有较为清晰的认
先秦时期的陪都是我国古代都城制度发展中的重要部分,是我国古代陪都制度的初始,它的研究对于今天的古都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传统文献和考古资料结合起来,对先秦陪都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