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土壤石油降解菌多样性、生物学特性及低温降解机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zhzz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开发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明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利用微生物降解来处理石油污染是环保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之一。论文针对西北荒漠地区石油污染问题,进行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了高效石油降解菌,并进行降解菌生物学特性、降解相关基因和降解机制研究,将高效石油降解菌应用于含油废水生物处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了玉门石油污染荒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现石油污染荒漠土壤中细菌类群丰富,具有明显多样性,包括33门,48纲,78目,179科和471属。主要优势细菌类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优势菌属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海洋杆菌属(Oceano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普氏菌属(Prevot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迪茨氏菌属(Dietzia)、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节细菌属(Arthrob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奈瑟氏菌属(Neisseria)、韦永氏球菌属(Veillonella)、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纤毛菌属(Leptotrichia)、嗜血肝菌属(Haemophilus)、梭菌属(Fusobacterium)、罗氏菌属(Rothia)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其中包括了大部分常见的石油降解菌属。采用富集培养和涂布平板法从石油污染土壤分离出能利用石油生长的细菌37株,结合细菌形态和16S r RNA序列分析发现分离的37株细菌分别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芽孢杆菌门(Bacilli)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归属于21属的34种。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红球菌属(Rhod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占分离细菌总数的51.35%,有36株细菌对原油有明显降解能力。在原油含量为1500 mg/L的基础培养基中培养7 d,8株菌的降解率不低于30.55%,11株菌降解率介于10.05%~28.37%,18株菌降解率不高于8.05%。根据常见石油降解菌降解相关基因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利用特异性PCR扩增,检测了37株菌的降解相关基因,结果表明25株细菌含有烷烃单加氧酶基因,6株含芳烃双加氧酶基因,6株菌含联苯双加氧酶基因,4株菌含萘双加氧酶基因,3株菌含甲苯双加氧酶基因,2株菌含邻苯二酚双加氧酶基因。并成功克隆出2种烷烃单加氧酶和1种芳烃双加氧酶基因。对4株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菌株KB1、2182、JC3-47和1217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石油降解能力的分析。经细菌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庆笙红球菌(Rhodococcus qingshengii)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KB1、2182和JC3-47在温度10~50℃、p H 3~9、0~5.0%Na Cl盐度下生长良好,其中KB1和218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JC3-47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KB1和2182还可在p H 2和9.0%盐度(w/v)的极端条件下生长,菌株1217生长适应性更强,在温度5~65℃、pH 2~10、0~9.0%NaCl盐度下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p H和盐度分别为35℃、p H 9和0%。4株菌能在以十二烷、十八烷、苯、甲苯、二甲苯和萘为唯一碳源培养基生长,对中链及长链烷烃都具有较强降解能力,其中KB1、2182和1217对十六烷具有较强适应性,KB1和JC3-47还能在含芘培养基生长,1217能在邻苯二酚的培养基中生长,均能产生表面活性剂,对十六烷具有一定粘附能力。研究了红平红球菌KB1在低温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和石油降解情况,结果表明菌株KB1在总烷烃浓度为10500 mg/L的基础培养基中10℃培养时能较好生长,第5 d菌体数量达到最大值,GC-MS分析发现对总烷烃降解率为64.55%,其中正辛烷29.27%,正癸烷46.25%,正十二烷89.13%,正十四烷77.59%,正十六烷70.35%,正十八烷55.16%,正二十二烷57.38%,正二十四烷67.18%和二十八烷82.64%。进行了红平红球菌KB1在10℃培养时降解混合烷烃的转录组分析,发现与30℃相比,表达差异明显的基因有2957条,其中上调基因1584条,下调基因1373条。当Log2比值>5,上调基因99条,下调基因119条,其中33条基因存在于不同细胞组分中,108条具有分子功能,95条参与了生物学过程。结合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石油烃降解相关差异表达基因201条,包括脂肪酸、芳香化合物、甲烷、萘、二甲苯、乙苯、甲苯和多环芳烃降解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35条,下调基因66条,当以Log2比值>5为基准,参与脂肪酸、芳香化合物、甲烷、萘和乙苯降解的13条基因上调显著,有3条基因下调明显。采用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研究了添加红平红球菌KB1在不同温度下对石油废水的处理效果,发现处理20 d后,在10℃和30℃条件下添加KB1的对照组及实验组出水水质的COD分别为58.50、49.32、55.68和45.73 mg/L,NH4+-N含量为7.78、5.52、7.64和6.01 mg/L,TP含量为0.187、0.164、0.232和0.196 mg/L,均达到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直接排放要求(GB 31570-2015)。在10℃时实验组出水中原油含量为4.27 mg/L,石油去除率为97.40%,不添加KB1的对照组出水中原油含量为18.75 mg/L,石油去除率为88.58%。30℃条件下实验组出水中原油含量为3.17mg/L,石油去除率为98.07%,而对照组出水中原油含量为15.38 mg/L,去除率为90.63%。添加石油降解菌对原油去除有明显促进作用,在低温条件下仍然有明显去除效果。以改性和未改性花生壳为吸附原料,研究了其对废水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发现改性花生壳对废水中重金属吸附效果更明显,其吸附率在一定范围内与溶液p H、吸附时间、初始离子浓度和吸附剂量呈正相关。未改性花生壳在酸性条件下吸附率较高,而改性花生壳在碱性条件下吸附率更高,吸附15 min后达最大吸附率的88%,在50 min时吸附达到最大,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的二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
其他文献
<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教什么,如何教,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内容,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如何
目的探讨糖尿病脑梗死与非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85例,其中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组57例,糖尿病正常血压脑梗死组28例;同期住院的无糖尿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对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投
批注式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效方法,要想取得实效,需课内外衔接,协同推行。经过一年多课内外结合的批注式阅读的实践,我们逐步摸索出了课前自主式批注、课中启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加大了对于塔里木盆地的研究,尤其是某某区块。本文在岩心和薄片与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志留系沉积环境的变迁。从结果可以看出,研究区域当中
<正>吴荣光(1773—1843)广东南海人,字伯荣,号荷屋,自称石云山人,清嘉、道年间著名的书画家、鉴藏家。吴荣光书法和书论在当时有较大影响,他的书法收藏及相关研究享名一时。
为了保证嵌岩钻孔灌注桩的桩端嵌岩深度及单桩承载力满足要求,必须准确判定持力层岩面标高。介绍了几种入岩判定的方法,如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设计图纸,预估岩面高程;根据
<正>Larsen-Freeman于2003年提出三维语法教学,即语法教学应包括"形式、意义和使用"三方面。她认为语法并非一套关于结构的僵硬规则,而是一套有意义的、动态的系统,所以应该
结合漳洲市污水处理厂挤扩支盘灌注桩工程实例,研究挤扩支盘灌注桩的作用机理及承载力性状,介绍了挤扩支盘桩的设计参数和施工技术,并对工程实施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近年来有关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迅速,发现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一系列机体生理及心理方面的疾病,同时维生素D缺乏还与认知障碍等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维生素D与认知发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