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挖掘传统中医与女性血瘀体质的相关理论,总结近现代研究成果,系统阐述女性血瘀体质的特征、形成因素、发病趋势和调理方法;以济南市女性为例对女性血瘀体质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女性血瘀体质提出干预策略。方法采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女性血瘀体质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并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女性体质影响因素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济南市女性开展中医体质临床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共调查585人。结果⑴古代中医文献中虽未明确提及女性血瘀体质,但在论治女性血瘀证方面却是以血瘀体质为基础的。古代医家对于女性血瘀体质的论述主要体现在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妇人癥瘕、不孕、难产、产后恶露不尽、腹痛等特征表现和调理策略上,形成因素有跌仆损伤、外感寒邪热邪、生产、半产、劳逸失度等,但更强调情志影响。现代中医文献对女性血瘀体质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与妇科疾病的关系方面。现代学者认为女性血瘀体质的成因主要与先天禀赋因素和后天获得因素有关,女性血瘀体质与妇科疾病、肿瘤、心脏病的发生关系密切。⑵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济南市女性血瘀体质的出现率为17.78%,在具体分布上,血瘀体质女性在职业、饮食(喜咸和喜烧烤)、睡眠(规律、质量、失眠和多梦)、运动、流产、外界冷环境适应方面与其他体质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体质特征方面,血瘀体质女性的冷环境适应能力、常见症状、人格特征、心理特点等方面与平和体质女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女性血瘀体质与职业、学历、饮食、运动、睡眠、流产史、疾病史及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况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回归分析表明饮食的喜咸、喜辛辣、睡眠规律、失眠、运动习惯、流产史、疾病史中的良性肿瘤、月经不调、妇科炎症以及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因素是女性血瘀体质的重要预测因子。结论⑴古代中医文献和现代中医文献均体现了女性血瘀体质具有自己的体质特征,与血瘀证有密切的关系,并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⑵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女性血瘀体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