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不明原因惊厥患儿的惊厥发作特点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改变与近期结局的关系,为患儿预后的早期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内科病房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期不明原因惊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访时年龄至少为生后6个月,根据近期结局(非新生儿期有无再次惊厥发作及发育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近期结局良好组(44例)及近期结局不良组(16例),回顾性比较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新生儿期惊厥发作特点、EEG改变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首次惊厥发作时间、惊厥发作类型、惊厥持续时间、惊厥发作间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新生儿期无惊厥发作的患儿(49例)相比,再次惊厥发作者(11例)的发育异常率显著增高(54.5%比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3例近期结局良好患儿和13例结局不良患儿完善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和/或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ph,VEEG)。结局不良组患儿EEG阵发性异常率、阵发性异常合并背景活动异常率均显著高于结局良好组(69.2%比30.3%,38.5%比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新生儿期再次惊厥发作患儿EEG总异常率、阵发性异常率、阵发性异常合并背景活动异常率均显著高于非新生儿期再无惊厥发作患儿(100.0%比64.9%,88.9%比29.7%,44.4%比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异常患儿EEG阵发性异常合并背景活动异常率显著高于发育正常患儿(44.4%比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期不明原因惊厥患儿的近期结局与新生儿期EEG改变有关,而与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惊厥发作特点无关。新生儿期EEG表现为阵发性异常或合并背景活动异常的患儿,更有可能近期结局不良,在非新生儿期再次惊厥发作和/或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