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收集一组肠闭锁患儿临床资料,通过对该疾病患者各种临床数据、信息的整合,并基于此对该疾病治疗及预后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期更全面的认识该疾病,为临床小儿肠闭锁的诊治提供证据参考。资料与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作为研究集合,将入院治疗期间的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整理肠闭锁临床表现、产前检查、手术方式、以及术中探查情况、预后情况,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肠闭锁的疗效,观察患儿不同闭锁类型选择手术方式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1.一般资料: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并治疗的80例患儿,其中,男42例,女38例,在院治疗阶段死亡3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家长选择放弃治疗6例。2.闭锁位置及病理分型:本组资料中,小肠闭锁共75例,占93.75%,其中回肠闭锁最常见,共38例,占47.50%;空肠闭锁次之,共23例,占28.75%;十二指肠闭锁14例,占17.5%;结肠闭锁5例,占6.25%。小肠闭锁根据Grosfeld分型标准各类型占比为:I型,共36例,占45.00%;II型9例,占11.25%;IIIa型19例,占23.75%,IIIb型(Apple-peel闭锁)5例,占6.25%;IV型(多发闭锁)6例,占7.50%。大多数患儿属于I型及IIIa型,II型、IIIb型及IV型较为少见。3.产前检查:本组资料中34例患儿在其母亲产检B超时发现胎儿有腹腔内肠管扩张或肠管内液平面的现象,检出率为42.5%,其中十二指肠闭锁13例,空肠闭锁14例,回肠闭锁7例,结肠闭锁0例。4.手术方式:该组病例中80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隔膜切除、肠管纵切横缝23例,十二指肠侧侧菱形吻合3例,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2例,肠切除端端或端斜吻合39例,肠造瘘术13例。5.预后:在所有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中,III、IV型肠闭锁的预后较I、II型差,高位小肠闭锁的预后较差,影响肠闭锁预后的重要因素是术后肠梗阻。结论:1.产前超声检查对于早期诊断肠闭锁意义重大,产前明确诊断可以有效的缩短患儿生后的就诊时间,及时进行手术干预,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2.合理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可以有效提高肠闭锁的治愈率,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肠闭锁的部位、病理分型、术后并发症、合并严重的畸形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