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建设、坡地整治等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并于2014年开展新一轮生态修复计划。通过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少,土地资源质量加强等方面已初见成效。同时,生态修复工程为农村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生态衍生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延安市苹果产业作为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产业之一,已成为当地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在农民生产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选取延安市的四个县,洛川县、延长县、子长县及黄龙县作为研究区域,研究4个县苹果产业发展水平、驱动因素及生态与产业间的耦合协调情况,不仅为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提供实施依据,也为农民脱贫增收提供新途径,为产业发展提供新方向。本文采用2006-2016年陕西、延安、洛川县、子长县、延长县及黄龙县相关数据,通过构建苹果产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在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价指数模型计算苹果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及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分析不同经济水平下苹果产业发展情况;然后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得出苹果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生态治理、产业发展各子系统两者、三者及整体间的耦合协调情况,再通Person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模型分析各子系统间的相关性及对苹果综合评价指数的驱动因素;最后根据制约延安地区苹果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针对性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为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1)4个县(延长县、子长县、延长县及黄龙县)苹果产业发展水平都不断增加。从各子系统发展指数高低来看,黄龙县的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子系统评价指数均发展最好,子长县在生态治理子系统中发展较好,但社会经济指数相对较低,延长县社会经济指数较高,洛川县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从子系统发展速度来看,延长县、子长县在各子系统中发展速度较好,洛川县、黄龙县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从综合发展指数来看,延长县发展成效最好,综合发展指数及发展速度均较高,其次为子长县、黄龙县,洛川县发展指数及发展速度相对较低。总体来看,延长县、子长县发展较好,黄龙县发展潜力较大,洛川县发展较慢。(2)4个县耦合度分析:2子系统耦合中,延长县、黄龙县的社会经济-生态治理(C4)耦合度发展较好;洛川县的生态环境-生态治理(C2)耦合度发展较好;子长县生态环境-社会经济(C1)发展较好;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C3)情况均较差。3子系统及整体系统间耦合度中,4个县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生态治理(C7)间的耦合度均发展较好;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产业发展(C9)均较差。4个县协调度分析:2子系统协调性中,生态治理-产业发展(D6)的协调度在4个县中均最好,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D1)发展较差。3子系统及整体系统协调性中,生态治理-社会经济-产业发展(D10)协调度在洛川县、延长县及黄龙县较好,子长县的态环境-产业发展-生态治理(D8)协调度发展较好,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生态治(D7)发展均较差。总体来看,4各县耦合度中,生态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较好,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耦合欠缺;协调度中,产业发展与生态治理发展较好,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性不足。(3)4个县苹果产业综合发展水平驱动分析:4个县中,洛川县、延长县的产业发展子系统与苹果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相关性最大,子长县生态治理子系统与苹果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相关性最大,黄龙县生态治理、产业发展均与苹果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相关性最大。洛川县、子长县、延长县及黄龙县影响苹果产业发展综合发展水平的直接驱动因素均为产业发展;洛川县及黄龙县的社会经济子系统对苹果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产生主要的间接作用,延长县及子长县的生态治理对苹果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产生主要的间接作用。总体来看,4个县影响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均产业发展与生态治理子系统。(4)不同经济水平下(洛川县>子长县>延长县>黄龙县),各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及综合发展指数均无显差异,各子系统与苹果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的相关性上也无显著差异。但在影响苹果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直接因素及间接影响因素上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