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优的资本结构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保障。在金融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银行资本结构从单一结构向多元化结构转变,随着境外投资者的进入以及在境外资本市场的发行上市,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不仅投资主体多元化,而且资本表现形式多元化,除了以人民币形式表现的资本,还有以美元、欧元、港币等外币形式表现的资本。银行资本运用是否充分,结构是否优化已经成为银行业经营管理的重点。优化的银行资本结构不仅可以防范金融风险,而且还可以提高银行经营效益,增强银行公司治理效应。二十多年来,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发展迅速,如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股份制银行,但是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与发达国家类似的银行相比,资本管理的经验和理念相对不足。我国中小股份银行通常是为了追求规模的扩展,展开粗放式竞争,这种发展模式严重扭曲了银行的应有的合理资本结构,加剧了银行资本的消耗及低效率的利用,使中小股份制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迅速上升,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同时也会助长经济泡沫的形成。所以要改变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发展现状需要从改善其资本结构着手。本文拟从资本结构这一角度,通过分析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资本结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中小股份制银行优化资本结构的经验,提出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资本结构的优化路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重点探析了股份制银行资本结构特殊性,为后面分析中小股份制银行的资本结构及其优化路径提供理论支撑。紧接着,从实践角度,通过对中外中小股份制银行资本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出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资本结构目前呈现出的七大基本特征,进而分析了影响与制约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资本效率的因素,并且从实证角度对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的资本结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影响银行资本结构的各因素或路径中,资本充足率、银行资产规模、境内法人持股比例和境外法人持股比例对银行价值创造和风险控制起着积极作用,而银行是否上市影响不确定。其中前十大股东、国有股持股比例对银行价值创造和银行风险控制均起消极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资本结构的五条优化路径,包括优化附属资本、优化内源资本、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进民营资本和推进中小股份银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