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多天线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x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讯事业以及移动通信业务规模和种类的飞速发展,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在不断的增加,人们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更加迫切,高容量、高速率、高稳定性的移动多媒体传输成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目标,也是一个急迫解决的难题。对于此,传统的单天线收发通信系统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幸而多天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契机。通过理论和实验的论证,多天线移动通信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和额外功率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通信质量,被认为是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革命,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当然,有机遇就有挑战,多天线设计是多天线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在移动终端,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多天线之间的信号要具有低的相关性,而本文便围绕移动终端多天线设计这一主题展开了系统的研究。本文在介绍了多天线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多天线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移动终端多天线的设计方法,提出了适用于手机的三种不同形式的内置天线,并以此为素材对多天线隔离度与天线效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讨论,总结了一种分析多天线系统中天线效率的新方法,并编写了相关程序,最后设计了一种新颖的隔离装置,成为改善天线间隔离度的新措施。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研究的相关背景,从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引出了多天线移动通信技术并作以简述,之后介绍了国内外多天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其次,介绍了移动终端多天线的设计要求,阐述了决定多天线布局的天线分集技术,给出了分集性能的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移动终端多天线设计思想与实现途径,并对移动终端多天线的分析数值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以手机作为移动终端设备的代表,根据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对三种手机内置天线,包括倒F天线、平面倒F天线和环天线作了分析和说明,并对每种形式分别设计一款手机天线,为接下来的低频多天线研究作铺垫。最后利用文中设计的三种不同形式的手机天线组成双天线分集系统,从地板长度、共地耦合、空间耦合、不同形式天线的相互搭配等角度对实际模型进行仿真和分析,本质上认识和总结了手机低频分集天线系统中存在的关于隔离度和天线效率的问题。为方便多天线设计,文章针对多天线系统中的阻抗匹配是如何影响天线效率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总结了一种分析双天线分集系统中主天线效率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实际模型转换为等效电路进行分析,利用负载牵引法,并通过仿真结合编程的手段得到主天线等效率区域图,最终为双天线系统的设计提供最佳方案。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隔离装置,该隔离装置单元结构简单小巧,面积仅为0.0002λ02,高度仅为0.003λ0,有效改善了移动终端天线间的隔离度。
其他文献
本实验以峨眉黄连在内的11种黄连属植物为样本,以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为技术手段,对黄连属种间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以及造成基因组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研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苦参药材中活性成分(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苦参中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
目的研究经小关节内侧缘径路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的疗效与穿刺成功率。方法将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成两个治疗组:改良组——经小关节内侧缘径路(A组),传统组——后外侧径路(B组
我国作为全球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低的国家之一,水资源可谓十分宝贵。但就目前而言,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还很薄弱,对于节约用水往往只是在形式上强调却没有在实际行动中体
<正>引言"就"和"即"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副词,通常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整个句子,不仅使用频率高,而且用法繁多,尤以副词"就"见长。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前人对"就"和"即"的
波纹管是工业管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工业、电力能源、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具有膨胀节的结构形式,使它在管道系统中常常作为缓震降噪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也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他一生著作颇丰,在创作中严格恪守着面向人生的现实主义原则,他的散文是面向人生的,用文学写人生是他写作的宗旨。他的
目的:统计分析2010年3月1日—2016年6月25日临床反馈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调配的成品输液问题的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成品输液质量,确保患者静脉用药安全。方法
目的 观察环磷酰胺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及其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肾组织M型磷脂酶A2受体1(PLA2R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
总结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影响其吸附及解吸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结合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广泛应用,阐述了其在中药复方分析中的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