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域下青少年自主性发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hijing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自主性发展,既是当前学校德育实践的关注点,也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课题。自主性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衡量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而德育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性道德动机和选择能力的个体的过程。具有自主性人格特征的青少年能够不依赖外在权威,也不盲目顺从其他人的意愿,能够完全依据自己的意愿自觉地进行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实践。因此,学校德育的真正有效性必须是青少年的“内化”实现,即将道德要求转变成青少年内在自主性的选择。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应是促进青少年做出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因此,在德育视域下研究青少年自主性发展特征,既能发挥学校德育对于青少年自主性发展的价值导向和促进作用,又能激发自主性对于学校德育实效性的调节和提升作用。  学校德育的研究已经从关注外部效度转换到内部生成,进而扩展到学生微观的心理发生过程。本文通过系统的理论论证和实证调查方式,对德育视域下青少年自主性发展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具体而言,从德育视域下青少年自主性发展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发展概况、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等层面阐述。研究最终发现:青少年自主性发展总体处于中等略微偏上的水平,各维度自主性发展水平差异显著;青少年自主性年龄发展呈现曲线上升趋势;青少年自主性发展具有个体差异;德育视域下青少年自主性发展的概况表明,青少年自主性发展仍然存在不足;教师、父母的人际支持因素、青少年和教师的积极互动、学校灵活的德育方式、自主性管理机制对于青少年自主性发展具有影响作用。  从德育视域入手,研究青少年自主性发展,探索促进青少年自主性发展水平的新方法和实现路径,是提升现代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通过构建学校自主性德育内容体系;营造学校自主性德育氛围;以自主支持为特征的人际互动模式;促进青少年自主性发展的基本方法;建立自主性的学校德育管理机制等方式,作为提升青少年自主性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学校德育策略的路径选择,能够更好地培育青少年自主性发展,从而提升青少年道德自觉性,最终形成自主性道德人格。
其他文献
对人学思想的关注自古以来就是哲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什么是人的本质?怎样实现人类的解放?这些问题深深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马尔库塞与马克思都从各自的理
在我国,“两种民族主义”指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它们都是具有狭隘性和排他性的错误思想倾向,若任其发展会造成民族隔阂与对立,甚至会危及民族团结与国家稳定。中国共产党以
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评价一个国家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树立国家文化形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心学思想影响了明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深刻地影响着今天人们的价值取向。作为一名教育家,他对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