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现行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运用可及性、合理用药和质量促进三个指标对其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重庆市基本药物采购政策提供参考。方法1文献分析法:查询国内外有关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文献,明确其相关基础理论、发展过程、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2深度访谈法:设计访谈提纲,选择重庆市药交所和卫生计生委药政处、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剂科、药品生产和配送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就重庆市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咨询。3比较分析法:对药品采购政策进行理论比较分析,探究这些模式在制度设计上对实施效果可能产生的影响;将收集到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相关数据归类汇总后,进行描述性比较,分析重庆市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实施成效。4公共政策评估方法:本研究主要是采取“目标——效果”模式,结合药品采购政策所预期达成的目标对现目前的实际效果作出客观评估,并提出合理建议。结果1重庆市基本药物采购政策在可及性方面总体较好,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基层次均门诊药品费用从2009年的37.31元下降到2013年的31.05元,但是总体看来降幅不大,仍有降价的空间;药品供应情况较好,2013年基本药物配送到货率达92.9%,但仍有部分低价短缺药品,采购十分困难;药品采购货款60天限时结算率较高,2011年-2013年药品采购货款60天限时结算率均为98%左右,但仍有部分医疗机构不能按时支付药品采购货款。2合理用药情况来看,2013年药占比49.70%,比改革前2009年的56.23%下降了6.5个百分点,同时抗菌药物处方占比也较小,可以说,重庆市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政策下的确推动了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但实际情况中,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仍然存在。3重庆市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在价格形成机制及实际操作中均真正体现了“优质优价”,由数据显示低价药品价格上涨,反映出重庆市对低价药品的价格和质量的保护,但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方面也尚存在问题。结论1总体来说重庆市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在保障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合理用药、质量促进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从长远看,这种模式具有推广意义。2重庆市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对于形成合理的基本药物采购价格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质量监管不力以及低价短缺药品的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3重庆市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能够基本保证药品配送,但配送体系仍不够成熟,配送企业多但物流不足,对医院用药也造成困扰。4重庆市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政策下,推动了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而医院倾向于采购高价药、医生开大处方等不合理的医疗行为尚未完全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