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享经济是信息化时代新兴的经济形态。在西方,共享经济是指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实现供给者和需求者资源分享的一种商业模式。而在我国,对共享经济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从实证和经济运行层面看,共享经济与西方具有高度相似性;从规范和经济制度层面看,共享经济应该是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共享发展理念引导下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我国共享经济的起源和发展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共享经济的深刻影响,因此目前我国大多数共享经济活动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而是像西方国家一样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存在。但我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经济基础,共享经济的发展必须为公有制发展服务,其发展道路必然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共享经济发展的研究必须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具体条件,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出发,探索其在我国发展的困境和出路,从而总结其发展规律,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始于对共享经济在我国兴起过程的梳理。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共享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全球化热潮的推动将共享经济带入了中国,并因为其独特优势而迅速流传开来;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众需求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也孕育和诞生了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共享经济不仅仅作为一种商业模式而存在,它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次重要选择,是我国公有制经济未来发展的“催化剂”。本研究聚焦于共享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背景下的发展困境和发展出路。目前我国共享经济仍处在发展初期,加之其发展受到西方共享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其面临着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困境。具体体现为缺乏对共享经济认知的中国视角、现实发展中的“共享”处于较低水平以及共享经济的发展偏离共同富裕目标。针对这些困境,要坚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探索其破解路径。共享经济的发展出路在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理论研究,用共享发展理念引导共享经济的现实发展,发挥公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对共享经济的积极作用。最后是共享经济在我国的未来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公有制背景下,共享经济的未来发展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国情实际和现实条件的发展,在实践上应与我国公有制的发展相互促进,在理论上不断推进共享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