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肺炎克雷伯菌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之一,自1983年SHV—2酶在德国首次报道后,全世界许多地区不断有新的ESBLs检出报道。由产ESBLs菌株引起的感染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在某些医院甚至出现爆发流行。本研究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并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并采取措施减少这种耐药菌在医院中的流行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2年1月-2005年10月微生物实验室分离住院患者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422株,菌株来源于住院患者的痰液、尿液、血液、伤口分泌物、胸腹水及脑脊液等标本,其中产ESBLs菌77株,非产ESBLs菌345株,产ESBLs率为18.2%。选择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人120例,其中ESBLs阳性菌感染60例,男33例、女27例;ESBLs阴性菌感染病人60例,男38例、女22例。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19种抗生素做耐药性分析,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敏感株)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标准判读结果,并采用NCCLS2004年推荐的酶抑制剂增强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表型确证实验。 收集两组病人的病历资料,对两组病人进行回顾性1:1病例对照研究。选出产ESBLs可能的危险因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X1)、泌尿道插管(X2)、3代头孢菌素应用3天以上(X3)、基础慢性疾病(X4)、外科手术(X5)、动静脉插管(X6)、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X7)、吸氧(X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