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野外调查、定点定时观察、实验地饲养等方法研究了八仙山自然保护区鳞翅目幼虫的种类构成以及其寄主植物的群落组成;分析了八仙山自然保护区鳞翅目幼虫在不同生境、不同月份条件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基于对八仙山已记载的鳞翅目昆虫种类与本研究期间所采集到的鳞翅目幼虫的比较,分析了八仙山鳞翅目幼虫种类的多度;研究了不同月份鳞翅目各科幼虫的动态变化规律;进一步观察了瘤枝卫矛巢蛾的生物学特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鳞翅目幼虫:共采集蛾类幼虫25科120种,其中八仙山新纪录科7科:巢蛾科Yponomeutidae、小潜蛾科Elachistidae、潜蛾科Lyonetiidae、细蛾科Gracilariidae、绢蛾科Scythrididae、蓑蛾科Psychidae和寄蛾科Epipyropidae,共计13种;采集蝶类幼虫4科12种。2、鳞翅目幼虫寄主群落组成:共统计出八仙山鳞翅目幼虫寄主植物48种,隶属于31科、44属。3、不同生境鳞翅目幼虫的多样性分析:栈道→仙姑泉的植物群落相对稳定和复杂,更适合生物的生存。4、不同月份鳞翅目幼虫的分析:八仙山全年的均匀度比较稳定,与丰富的优势种类及其均匀分布有关;8月份幼虫种类和数量达到高峰期,与此时多数幼虫寄主植物较为繁茂、温度和水分最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