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尤利西斯》金隄汉译本研究

来源 :天津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aifubagu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2年,《尤利西斯》出版并且迅速成为了西方文学界的热门话题。作为意识流小说的典型代表,《尤利西斯》被列为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在中国有两部完整且得到高度评价的译本:一个是金隄译本,另一个是萧乾和文洁若合译本。其中,金隄译本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风格上都尽量忠实于原文。以金隄译本为对象,本研究将基于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传统的规定性翻译研究不同,翻译规范理论旨在描述翻译过程并分析译者所遵守的规范。图里认为翻译是一种受到规范限制的行为,这些规范可以分为三类:初始规范、源规范和操作规范。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论文一共包括五章:第一章中是引言部分;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第三章则对翻译规范这一核心概念和吉迪恩·图里划分的三种规范进行详细介绍;作为本文的核心部分,第四章主要是基于三种规范对《尤利西斯》金隄译本进行分析并举例论证;最后一章为结论。研究发现,在《尤利西斯》的翻译过程中,金隄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金隄选择《尤利西斯》除了个人兴趣之外,也取决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社会背景。当时,中国开始大规模引入西方思想文化。在翻译过程中,金隄在“等效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尽量忠实于原文。其原文的忠实在调整性规范和语篇语言规范中都有清晰的体现。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金隄先生在翻译中所遵守的规范和背后的原因。
其他文献
电影作为一种融合了光、影和声音的独特艺术形式,镜头语言是其表达思想与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动物电影中,动物作为主体形象在缺失主观语言功能的情况下,更加依赖于镜
研究以中国知网作为文献数据来源,利用Bicomb软件及SPSS软件绘制了我国1985-2015年教育法学研究的1409篇文献的热点知识图谱。研究表明: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热点主要围绕两大主
《丑娃娃》是一部兼具喜剧与冒险风格的动画影片,大量运用了隐喻的认知方式,通过认知主体的经验等主体因素、情境语境与文化语境等客体因素共同作用,形成观众对于影片所想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