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生产比较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通过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发现“我国学生的身体状况总体是好的。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进一步下降趋势,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不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等问题令人担忧”。而大学生作为我国的精英群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其体质状况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前途和未来。随着我国社会化的不断深入和人们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当前吉林省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如何?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吉林省高校大学生2005年与2010年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进行社会学分析。研究发现:2010年吉林省大学生身体形态水平相比2005年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水平上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原因:第一、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教师水平、校园体育文化等教育环境的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第二、大学生生活方式、与社会沟通的需求等因素对其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第三、来自社会的各种制度、观念、舆论等因素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第四、不良的家庭观念、家庭习惯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对于上述原因,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变吉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促进其体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第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进行适当干预。第二、高校应大力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师培训第三、丰富体育俱乐部项目种类实现体育课的延伸,营造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第四、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传统观念,培养人们健康意识第五、认真做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检测、反馈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