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社会建设思想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建设思想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如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设立“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等。在北宋社会变革趋势增强,文人地位提高及其“同治天下”的政治主体意识抬升,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国势内忧外患,以及在儒学复兴大潮中宋代士大夫激发出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社会背景下,“三苏”社会建设思想应时而出。“三苏”以基层社会组织建设作为推进社会建设的切入点,苏洵以私修族谱发起“收族”的信号,进而通过追认和彰显先祖,规范和固化家族祭祀礼仪等举措强化宗族稳定性,并注重对族人进行宗法礼德教育,冀以稳定基层社会秩序。在传统儒家“德主刑辅”治国思想指导下,“三苏”主张推崇礼治、重德引俗、善用法治,运用软性控制与硬性控制两种社会控制手段,刚柔并济,综合为用。在传统儒家憧憬“大同”“小康”理想社会思想的影响下,“三苏”以重新整合和调适各种社会关系为重点,对统治阶级、民政治理以及军政大局作了理想设定,其理想社会模式可概括为政治清明,百姓安顺,军事精强,对外独立,国势强盛。与同时代士大夫社会建设思想相比,“三苏”社会建设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稳健性和综合性,在推动北宋社会关系调理、秩序重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某些普世性的思想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清代以来,评弹逐渐成为江南地区雅俗共赏的曲艺形式。听评弹成为苏州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生活习惯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打破。苏州评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弹词小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时期,也是服饰工艺的发达阶段;尤其在盛唐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种安定
夏洛特·梅森是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期英国著名教育家,被誉为“家庭教育之母”,她毕生探索适合教育孩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梅森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其
法律是社会的主要规范和制度,规范社会的主体——人的行为,从人的角度讲,社会的主体是女性与男性个体,主体的行为规则多为法律规定和调整。“一准乎礼”的《唐律疏议》是有唐一代
19世纪末,“科学”初现中国,发展到上世纪20年代,已经“坐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不过,后来约定俗成的所谓“科学”,其实是百多年来形形色色“科学”的积淀混合,不言而喻之下,还有当
学位
1844年的《黄埔条约》签订后,法国政府迫使清政府解除了禁教令,使自己日益成为在华天主教会的主要保护者。罗马教廷回应这一变化,将广东教务交与法国的巴黎外方传教会管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