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调查郑州市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感知控制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探讨基于压力系统模型的团体干预对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感知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调查性研究阶段便利选取郑州市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癌症体验与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收集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取0.05。2.干预性研究阶段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两个病区中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两个病区使用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为47例。干预组接受基于压力系统模型的团体干预和常规护理,团体干预包括6次团体指导、6次电话随访及每周两次的微信群消息推送,干预进行4个月。对照组接受科室内的常规护理,以每月一次的集体宣教和电话随访为主。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采用癌症体验与效能量表和肺癌治疗功能评价系统来评价团体干预在肺癌患者感知控制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中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和广义估计方程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调查性研究阶段(1)本研究中癌症体验与效能量表的癌症体验和控制效能得分分别为(63.84±7.94)分和(42.74±6.93)分,提示患者的感知控制为中等水平。(2)老年、月收入、Ⅳ期、疾病确诊时长、面对、屈服和客观支持是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癌症体验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体变异度的44.3%;老年、初中、高中或中专、Ⅳ期、疾病确诊时长、面对、屈服和社会支持是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控制效能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体变异度的51.1%。2.干预性研究阶段整个干预过程共失访7例,最终完成87例,其中对照组44例,干预组43例。(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癌症体验总分、个人体验和情绪体验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得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经济维度得分与对照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控制效能总分、个人效能、群体效能及医护效能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干预组患者控制效能总分、情绪体验及群体效能维度得分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癌症体验总分、个人体验、个人效能及医护效能维度得分在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1月与干预后3个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肺癌功能治疗评价系统总分、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理状况和肺癌相关症状维度得分与对照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组患者社会家庭状况和功能状况维度得分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肺癌功能治疗评价系统总分和情感状况维度得分在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1月与干预后3个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感知控制受患者的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TNM分期、疾病确诊时长及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2)基于压力系统模型的团体干预可改善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感知控制能力,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