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世界范围内有数百万人罹患此病。对于严重的或逐渐加重的神经损伤、持续性疼痛和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进行外科手术干预。传统治疗方法中,开放性手术为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但其较大的医源性创伤会对肌肉和韧带等组织产生负面影响。随着脊柱外科微创手术的理念的引入,显微椎间盘切除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等微创术式应运而生。随着科技进步,脊柱内镜的出现为腰椎疾病治疗开辟了新的技术手段。然而脊柱外科医生发现单侧的椎管减压已不适用于具有双侧肢体症状的患者,于是提出了针对中央椎管狭窄和双侧神经根管狭窄等病变的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技术(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目前ULBD技术已应用于单通道脊柱内镜手术中,称为单一通道下经皮脊柱内镜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Unilateral Laminec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PE-ULBD),并且已经有较多临床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脊柱外科医生术中发现单通道中需要通过光源、可视化探头、和内镜专用器械,操作器械、手术视野会受到限制,对侧隐窝狭窄的患者减压不彻底。于是有学者提出使用双通道代替单通道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腰椎管狭窄症等腰椎疾病,并称之为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Spine Surgery,UBE-ULBD)。它吸引了很多脊柱外科医生的兴趣,然而目前还缺乏对其手术效果的有力研究。本研究目的为对比UBE-ULBD与单通道PE-ULBD(43mm孔径)两种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中减压的效率,操作难易程度以及患者术后疗效等方面,得出相应结论来指导临床上术式的选择。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符合后述标准的患者20名。其中男性11名、女性9名,平均年龄64.9±8.23岁。手术由本院同一高年资、脊柱内镜技术成熟的外科医师完成。术前患者完善腰椎正、侧位X线片、CT、MRI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变节段及类型符合本试验标准。利用计算机数字随机生成软件,将试验对象随机分成2组。上述2组患者均采用全麻下俯卧位体位手术。记录主要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手术切口总长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天、3个月患者背部及下肢VAS、ODI评分、Mac Nab评分。术后复查CT时测量两组患者术后硬膜囊膨隆增加的横截面积。实验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每组各有1例患者术中有硬膜撕裂并发症出现,术后及时采取补液、抗感染等相应措施,恢复良好,未出现其他不良症状。2组患者术后1天及随访3个月时腰背部、下肢VAS疼痛评分及ODI评分显著降低,证明应用2种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行有效,但两组数据未见统计学差异,表明2种术式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有显著差异系UBE比单通道PE-ULBD多1个工作通道所致。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在CT影像上测量2组患者术前术后责任病灶节段最狭窄横截面积的增加值,统计学检验后横截面扩增面积项P<0.05,证明2组有显著差异。其中UBE组患者硬膜囊横截面积增加较多,证明本组实验中椎管减压范围较单通道PE-ULBD组更广。结论本临床研究表明,UBE-ULBD与单通道PE-ULBD均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有效手术方式。但UBE-ULBD技术减压效率更高,视野更为清晰,能较为彻底地完成椎管的双侧减压,减压范围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