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型)的疗效观察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oinj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中医、西医在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上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根据乙肝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学“黄疸”、“胁痛”、“瘾积”、“肝瘟”、“臌胀”等的记载颇相类似。正气不足是发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湿热毒邪是主要病因。慢性乙肝的病机要点为湿热瘀毒互结,肝脾功能失调,渐致肝脾肾亏虚。中医治疗以保肝、提高免疫力、抗纤维化和抗病毒为主,常选具有滋补强壮、促进体内产生内源性干扰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肝损伤、抑制病毒复制、促进肝功能恢复作用的中药增强吞噬细胞功能;用具有祛邪解毒作用的中药清除乙肝病毒、降酶、退黄。西医认为本病是HBV感染人体后引起的肝脏和其他脏器的病变,与病毒感染和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刘晓玲教授多年临床中,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资料、病因病机、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理论,认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是正气不足、外感湿热疫毒,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七情所伤是其诱因:基本病机为湿热瘀毒互结,肝脾受损;病理因素以湿热、瘀毒为主。故常用《金匮》中茵陈蒿汤为主方,治疗本病效果较为理想。研究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方法。研究方法:选取于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在台湾鸿仁中医诊所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茵陈蒿汤加味,对照组服用乙肝长乐片。1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24周、36周、48周观察其各项症状积分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以评价其疗效。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治疗前病情、病程、临床症状积分、肝功能、病毒标记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茵陈蒿汤加味治疗组及乙肝长乐片对照组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证)4个疗程后,两组均可改善患者临床各症状及肝功能。两组对临床同一症状的改善情况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对肝功能各指标的变化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原性指标变化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通过观察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得出如下结论:一、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证)能有效改善患者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有效率可达90%,疗效优于乙肝长乐片对照组。二、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证)疗效确切可靠,安全性能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课题方向是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患者的临
目的:通过观察头穴配合背俞穴对治疗气滞血瘀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方法:按照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诊断标准选择
目的:通过对肺癌患者舌象的研究,总结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舌象特征,探讨其变化规律,为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指标。方法:由中医专业人员在固定时间,安静、温暖环境中,在自
背景: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的主要诱因是容量负荷加重,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患引起的心脏结构、功能异常,损害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导致心排出量降低、静脉压增高,并伴有衰竭心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对辨证属肾阳虚证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予以补肾强督法拟方金匮肾气丸加味治疗。在严格按照临床研究设计的基础上
在国民经济活动中,房地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7—200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量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量的22%,成为影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速度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我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增殖性皮肤病,顽固难治、易复发,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中药治疗银屑病在我国历史悠久,凉血活血复方秉承了传统中医理论及中医验方,具有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组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中医中药对功能性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