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N中基于传递效用的路由协议和缓存管理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87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是基于TCP/IP协议连接着大量的通信设备。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网络技术已经应用到很多极端恶劣的环境,比如战场网络、星际网络等,这些环境中,网络具有间歇性连接的特点,现有的协议和传统的端到端的数据收发方式将不再适用这些特殊的网络环境。2002年Kevin Fall等人提出了容滞网络(Delay Tolerant Networks, DTN)的概念,它可应用于节点稀疏且具有间歇性连接的网络环境。DTN利用聚束层进行报文的异步传输。聚束层是一种新的协议层,位于应用层与传输层之间,使用储存-携带-转发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DTN是由星际互联网发展而来,可以应对间歇性连接、大延迟、高误码率等极端网络环境,处理由于网络中的节点稀疏分布、移动以及资源有限等条件造成的节点和节点之间的链路不稳定性。DTN主要有三种路由算法:蔓延路由、散发等待路由和概率路由。散发等待路由在确定散发报文副本数时存在盲目性,没有考虑到节点接收报文的能力,导致节点有可能无法接收或丢弃报文,从而降低报文的递交率、增大开销率。本文在散发等待路由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路由算法并结合缓存管理来动态地确定散发报文副本数,从而提高了报文的递交率,改善了网络的性能。本文研究了DTN的网络体系结构、DTN区域和几种主要的路由协议算法,其中对散发等待路由协议进行了深入研究,完成了以下工作:(1)利用博弈论的原理,给出DTN中有关激励和效用的概念。考虑到每个节点的缓存空间有限、等待时间比较短以及节点的稀疏性等特点,提出了节点的传递效用概念。根据节点的缓存空间和等待时间来计算节点的传递效用,源节点或中继节点依据节点的传递效用来动态地确定散发报文的副本数。(2)在散发等待路由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节点传递效用的散发等待路由算法;同时引入缓存管理策略。通过对缓存空间的管理,减少节点缓存空间中的冗余报文,使得更有用的报文被储存-携带-转发,提高了报文的递交率,进而提高了网络的整体性能。(3)使用The ONE仿真器对二分散发等待路由协议、基于节点传递效用的散发等待路由协议、基于节点传递效用的缓存管理进行了仿真,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路由算法和缓存管理策略,可以提高报文的递交率,并缓解节点缓存空间的压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前,网络的宽带化、业务多样化使得无线网络处于快速地发展之中,但是现有的固定频谱管理模式使得无线网络频谱资源日益匮乏。动态变化的异构网络环境,更加加剧了业务需求和资源
近些年来,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线Mesh网络(Wireless Mesh Networks,WMN)作为一种宽带无线网络结构,因其自组织、自愈
传统网络的原始设计方案存在着移动性、安全性方面的问题,一种网络支持一种主要服务的解耦模式也无法满足网络及服务的多样性需求。同时,在传输层面和服务层面均存在网络资源
网络投影仪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而对一个设备实现远程操控也是目前的一个趋势。能够通过一个使用方便、功能齐全、性能良好的管理终端来实现
自动聚焦技术是现代高速信息化社会获取清晰图像必不可少的工具,聚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手动方式到自动方式,由主动式到被动式的转变过程。近年来,伴随信息数字化的兴起,基于
近年来,认知无线网络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认知无线网络中,二级用户不断的探测可用的频谱,在不干扰主用户的情况下,机会的接入和使用频谱。路由和频谱分配作为认知无线网络最为重
学位
高光谱遥感技术已经成为遥感发展的前沿,并且在民用以及军用等多个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光谱图像的高分辨率、多波段数、窄波段宽度、大数据量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研究价值的同时,也给高光谱图像的处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多光谱图像的处理方法不再适用于高光谱图像处理,如何从高光谱数据中快速而准确的挖掘出所需要的信息,目前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光谱图像分类是高光谱应用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快速、高精度的高光谱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伴随着有线网络的大规模应用,拥有着可移动性、灵活性、安装方便等优点的无线网络技术也在高速的发展着。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
在多媒体检索中,基于哈希的相似检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跨模检索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跨模检索的核心问题就是怎样在多模态数据的不同特征表示之间构建相关性。跨模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