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与《天问》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x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楚辞·天问》作为一部史诗,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尤其是20世纪大量考古资料的出土,使《天问》所载内容得到了广泛印证。发其端者为王国维先生,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文中,他利用甲骨文和《天问》记载,不仅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殷世系的可信性,还考证出了为“《世本》、《史记》所未载,《山经》、《竹书》所不详”的殷先公王恒。在《先公先王考》和《续考》两文的基础上,王国维先生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开辟了《楚辞》研究乃至20世纪学术研究的新纪元。本文即是以此为指导,试在前辈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探讨考古发现与《天问》研究的诸问题。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总结20世纪考古发现与《天问》研究概况。一是总结考古发现在推动《天问》研究中的作用:(1)考古材料的不断涌现为《天问》创作乃是依据壁画之说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证据;(2)考古发现对《天问》宇宙神话的印证;(3)考古发现推动了《天问》所涉历史史实的探讨;(4)出土图像资料(壁画、帛画、画像石)对《天问》名物解释起到了重要作用;(5)出土文字资料纠正了《天问》中存在的一些传抄错误。二是指出学术界在运用考古资料与《天问》结合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第二章为全文的重心,主要是结合出土资料,对《天问》所见上古历史进行探讨。该章由四节组成:(1)通过对大汶口、龙山文化中大量葬猪习俗的分析,认为后羿好射之“封豨”,并非历代注者所说的神兽、河伯(图腾)等,而是指肥大的猪,羿射“封豨”正是东夷族广泛存在的葬猪、杀猪祭祀习俗。(2)通过对《天问》所载尧舜禹时代史料的考察,可以看出《天问》全面反映了五帝时代中期至夏代初年东夷与华夏两大集团的密切关系。两集团间的交往方式既有武力强迫,又有婚姻往来,而非以往学者所说的单纯的武力斗争,这样才可以对考古资料进行合理的解释。(3)结合甲骨文“有易氏”的记载以及对相关文化遗址的分析,认为“汤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鄩,何道取之”之“易”,当释为“有易”,此节正是记述了商汤通过贿赂等方式使有易军队参加伐夏战争,取道(征伐)“韦、顾、昆吾”而诛灭夏桀。(4)根据新出简帛等相关资料的启发,可以对《天问》有关商末周初史事记载重新分析,揭示出一些不为其他传世文献所载的珍贵史料,并可与周原甲骨、青铜铭文等资料相印证。第三章根据最新考古资料,对《天问》部分内容进行疏证,或对学者的观点进行补充、印证,或提出新的看法。第四章为结语。
其他文献
介绍了该技术在总结悬浮法聚氯乙烯母液水处理回用技术基础上,分类处理,研究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污水处理回用且全流程控制的新工艺,并将PVC生产废水制纯水全部回用于聚合生产,
生物酶具有高效、专一、反应条件温和等特性,且易于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污染。用生物酶前处理代替传统的高温强碱的前处理方式是实现纺织品的高档化和生产的清洁化的一个重要方
该机是中国建材科研院的专利产品。1986年通过部级技术鉴定。1995年推出改进型产品,该机设计构思新颖、结构独特、防粘结措施十分有效,破碎比大、产量高,适用于湿、粘、冻土
本文通过简述出版物的发展历程,提出21世纪的主流出版物是电子出版物、网上出版物和印刷型出版物,印刷型出版物仍将占据出版物的统治地位。分别论述了电子出版物、网上出版物、
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固定果糖基转移酶进行生产低聚果糖,包括游离果糖基转移酶的制备、固定化载体的选择、固定化条件的优化、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以及低聚果糖的生
涂层织物在涂饰中所用的高分子材料薄膜的透气性较差,阻碍了空气的透过作用,导致涂层织物的透气性降低。为提高涂层织物的透气性,目前已开发研究出许多方法,但一般成本较高或
生活水准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绿色消费的兴起,人们对纺织品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卫生保健性日趋重视。棉织物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服装面料。它也是夏季最常用的服装面料
三维服装人台模型建模方法是三维服装设计系统中的关键,人台的建模方式直接影响后期服装款式设计的难易程度和表现效果,也和服装三维模拟及仿真以及服装的三维与二维转换关系
吴嘉纪是泰州遗民诗群中存诗量最大、诗作也最具特色者,在清初诗坛占有突出的地位。王学左派思想的浸染、盐民与盐商文化及泰州一带的结社风气、吴嘉纪的遗民身分与泰州遗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