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服务业目前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均为70%以上,而全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即使是中低收入国家也达到45%的平均水平。但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速度远远超出服务业平均水平,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幅度最快的产业,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其竞争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青海省服务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增加值增长迅速,201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29%,服务业贡献率有38%,就业人数达到112.9万人,占整个就业比重的35%,但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总量太小,吸纳劳动力的主力军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传统服务业比较发达,而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对明显落后。分析青海省历年来服务业增长乏力,对经济贡献不足的原因,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难辞其咎。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密度、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特点,可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社会、经济整体竞争力。鉴于青海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和产业特点,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本研究以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相关理论为指导,以提升青海省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为出发点和归宿,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有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全面的分析了青海省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并且建立指标体系对青海省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与全国生产性服务业比较分析,最后找出制约青海省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水平的因素、问题,并对此提出提升青海省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建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