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杀伤细胞在脓毒症小鼠外周血和腹腔液中功能变化的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wewrasfr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小鼠发生脓毒症时不同时间点自然杀伤细胞在其外周血和腹腔液中数量变化和分泌细胞因子、细胞毒性等细胞功能变化情况。方法:SPF级C57BL/6小鼠雄鼠48只,随机分组,每组6只,小鼠作盲肠结扎穿孔术作为脓毒症模型,取术后0、6、24、48小时的外周血和腹腔灌洗液,检测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数量和灌洗液中的炎性反应细胞数量,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比例,取血浆和腹腔灌洗液上清液作酶联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5和颗粒酶B的水平。记录小鼠各个时间点的体重变化,并取各时点的肝脏、脾脏和肺脏作染色病理切片观察分析。结果:脓毒症模型建立后,小鼠体重的变化值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6h、24h、48h组的两者淋巴细胞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淋巴细胞从外周循环中迁移到了局部炎症部位。NK细胞流式检测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显示,0h、6h、24h、48h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NK细胞发生迁移,从外周循环中迁移到了腹腔炎症反应中参与急性免疫反应。在0h、6h、24h、48h组中,IL-15和颗粒酶B的水平在血浆和腹腔灌洗液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脓毒症期间细胞因子浓度先升高后逐渐降低,与NK细胞数量变化波动趋势一致。结论:CLP诱导小鼠发生脓毒症并脓毒性休克时,外周循环中单核淋巴细胞数量降低,而局部炎症部位炎性细胞数量增高,且外周血中NK细胞减少,腹腔灌洗液NK细胞增多,NK细胞受到趋化诱导从外周血迁移到腹腔中参与脓毒症休克的炎症病理过程形成,IL-15和颗粒酶B的含量变化也随着NK细胞的迁移而改变,变化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对维持NK细胞数量稳定和杀伤功能效应有重要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计划通过Meta分析的科学方法,比较德谷胰岛素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等终点事件方面是否好于甘精胰岛素。为临床选择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时,提供关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中文和英文数据库,包括Ebase和cochrane图书馆、Pubmed,CNKI及万方数据库,以获取关于甘精胰岛素与德谷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在关于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社区获得性急性肾损伤(CA-AKI)的短期临床预后影响因素,并探索构建PNS合并CA-AKI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合并社区获得性急性肾损伤(CA-AKI)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入院时间为起点,随访患者入院1个月后的肾功能变化,将患者分为恢复组及未恢
目的:前哨淋巴结绘图活检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手术治疗手段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许多国内外研究人员认为该治疗手段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替代传统盆腔淋巴结的清扫术在早期子宫颈癌手术诊疗的地位。而吲哚菁绿是在此技术发展过程中新兴的、极具潜力的第三代示踪剂。本文的目的是探索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介导下吲哚菁绿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绘图活检术的初步应用。方法:在得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学院的伦理审核委员会的许可后,选取
目的:观察呼气末正压通气与肺复张手法,在头低脚高位腹腔镜手术机械通气中应用,对患者氧合功能与肺动态顺应性影响的差异。方法: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3月到2019年12月时间段内,选择60例择期以头低脚高位行腹腔镜下直肠或乙状结肠手术的患者,年龄介于40~75岁之间,性别无特殊要求,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anesthesiologists association,ASA)分
背景: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一种患病率高、病死率高的重要疾病。糖皮质激素可使部分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获益,但同时也会带来高血糖、消化道出血、病原体清除延迟、皮质醇功能减退、股骨头坏死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糖皮质激素是否常规作为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辅助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为此,如何选择糖皮质激素,选择哪种糖皮质激素更适合患者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目的是以现有的最佳证据为
背景:乳腺癌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女性诊断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以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Her-2)的缺失为特征的乳腺癌亚型。三阴性乳腺癌具有易转移,易复发,发病年龄低等特点,目前没有明确的治疗靶点和靶向药。课题组前期以EGFR和Rac1蛋白为靶点,利用分子对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设计并合成了新型大黄素喹唑啉杂合物7F(文中简称7
背景最新数据研究分析指出,全球现存糖尿病患者占总人口的9.3%,且有逐年上涨的趋头,而国内患病率较这个数字稍高,约为10.9%。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危险的并发综合征之一,在我国有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将可能罹患糖尿病足,根据推送我国可能存在2900万糖尿病足患者。因此如何治疗这部分病人是世界性的挑战,Ilizarov技术衍生的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一种效果显著的手段。在总结诊疗经验时我们
目的: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心脏瓣手术治疗各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手术适应症,总结诊断经验及手术治疗要点,为临床医生治疗此类患者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94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不同类型患者诊断及手术治疗要点,通过术中资料、超声心动图、术后并发症、围术期死亡
目的:从铁皮石斛中提取活性多糖组分,研究铁皮石斛多糖(Dendrobium officinale polysaccharide,DOP)对人正常口腔黏膜上皮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s)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对KCs在体外炎症模型中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和Pg-LPS/TLR2信号通路活化水平的影响,阐明铁皮石斛多糖对人口腔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了解术前血清Hcy是否是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与AKI的严重程度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资料,将术后48h内血肌酐(Scr)升高超过26.5μmol/L(0.3mg/dl)或7d内Scr升高超过基线1.5倍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