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法探讨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8903827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IAC自发现来,国内外学者已对其做了大量研究,对其发生原因、机制、病理等基本特性有了一定清晰的认识:即IAC是颅内的一种良性占位性病变。但是鉴于其位于颅内这个功能区密集的特殊位置,对其最佳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式一直是神经外科值得研究的重点,但至此仍没有统一标准。掌握IAC的手术适应症和最佳手术方式既能使不宜手术的患者免除手术的创伤,又能使适合手术的患者获得最及时有效的治疗。本次通过研究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IA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讨论IAC的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治疗方法,为今后IAC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资料与方法:调查研究我院自2008年至2012年的70例IAC的住院患者资料,对其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资料(头部CT、MRI、脑电图等)、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随访,其中11例采用降颅压,营养神经,改善脑代谢等保守治疗;36例在显微镜下行囊肿壁大部切除+脑池沟通术;23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通过对比不同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囊肿大小在治疗前后的缩小及消失率以及不同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将其分别进行卡方检验以验证各自的统计学意义,来探讨IAC的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1.11例保守治疗患者中:囊肿缩小及消失率为9.1%,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1%。2.36例行囊肿切除术+脑池沟通术的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囊肿缩小及消失率为83.3%,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3.3%。3.23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的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8%,囊肿缩小及消失率为78.3%,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2.7%。结论:1.我们认为的手术适应症为:①出现颅内蛛网膜囊肿所致的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如言语不清、肢体运动障碍、共济失调,视力视野受损等;②反复癫痫发作,药物控制不理想;③有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体征,如恶心呕吐,头痛等;④症状虽不明显,但颅内蛛网膜囊肿所在部位的脑组织明显受压萎缩;⑤囊腔出血、感染或合并硬膜下血肿;⑥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可能影响脑组织功能发育者,应积极手术治疗。2.积极的手术治疗可明显缓解IAC的临床症状及缩小甚至消除囊肿。3.显微囊肿切除+脑池沟通术和囊肿-腹腔分流术在治疗IAC上均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前者可能更具有优势。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小鼠慢性系统性炎症模型的建立目的:慢性低丰度炎症与氧化应激在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促炎症因子(CRP、IL-6、TNF-α)与糖耐量减低、肥胖及动脉粥样硬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下颈夹脊穴”法与传统的选穴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确针刺“下颈夹脊穴”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情况,为临床更广泛、有效、规律的运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药物依托咪酯对大鼠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 EPSC)及离子通道的影响,探索全麻原理及中枢作用机制。方法:10只成年雄性W
消防工作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做好防火工作和灭火工作,做好这两项工作的前提就是需要做好大力的宣传,该宣传有助于这两项工作的开展作用非常明显。在工作人员宣传的过程中
作为财务量堡的重要手段,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及运用尤为重要。但由于现代企业预算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预算管理不
目的本课题通过建立兔膝关节滑膜切除术模型,急性期内局部注射携带小分子干扰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的慢病毒,然后通过siRNA干扰ERK2,进而阻断SMAD和MAPK通路来
研究目的:分析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 DP)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资料特征,并分析发生术后临床性胰瘘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
目的建立一种深低温停循环(DHCA)的大鼠模型,研究DHCA对大鼠各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并研究在DHCA下尼莫地平及联合间断灌注脑保护液分别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绿茶、红茶和白茶富含的L-茶氨酸可提高睡眠质量,但不能喝浓茶;肉桂有助于舒缓神经系统;肾上腺会释放压力激素,而甘草对肾上腺有滋补功效;维生素C摄入不足会导致睡眠不佳,而柠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