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IAC自发现来,国内外学者已对其做了大量研究,对其发生原因、机制、病理等基本特性有了一定清晰的认识:即IAC是颅内的一种良性占位性病变。但是鉴于其位于颅内这个功能区密集的特殊位置,对其最佳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式一直是神经外科值得研究的重点,但至此仍没有统一标准。掌握IAC的手术适应症和最佳手术方式既能使不宜手术的患者免除手术的创伤,又能使适合手术的患者获得最及时有效的治疗。本次通过研究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IA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讨论IAC的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治疗方法,为今后IAC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资料与方法:调查研究我院自2008年至2012年的70例IAC的住院患者资料,对其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资料(头部CT、MRI、脑电图等)、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随访,其中11例采用降颅压,营养神经,改善脑代谢等保守治疗;36例在显微镜下行囊肿壁大部切除+脑池沟通术;23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通过对比不同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囊肿大小在治疗前后的缩小及消失率以及不同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将其分别进行卡方检验以验证各自的统计学意义,来探讨IAC的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1.11例保守治疗患者中:囊肿缩小及消失率为9.1%,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1%。2.36例行囊肿切除术+脑池沟通术的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囊肿缩小及消失率为83.3%,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3.3%。3.23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的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8%,囊肿缩小及消失率为78.3%,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2.7%。结论:1.我们认为的手术适应症为:①出现颅内蛛网膜囊肿所致的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如言语不清、肢体运动障碍、共济失调,视力视野受损等;②反复癫痫发作,药物控制不理想;③有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体征,如恶心呕吐,头痛等;④症状虽不明显,但颅内蛛网膜囊肿所在部位的脑组织明显受压萎缩;⑤囊腔出血、感染或合并硬膜下血肿;⑥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可能影响脑组织功能发育者,应积极手术治疗。2.积极的手术治疗可明显缓解IAC的临床症状及缩小甚至消除囊肿。3.显微囊肿切除+脑池沟通术和囊肿-腹腔分流术在治疗IAC上均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前者可能更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