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别名为结直肠癌,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是世界第五大最常见的肿瘤,第三大全球肿瘤相关死因[1],其五年生存率小于65%,一般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从而给治疗成功率带来了很大的限制。有研究显示,25%的患者确诊时已经发生了转移[2]。疾病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有很大价值。所以亟需一个灵敏度和特异度都高的肿瘤标志物,来实现对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利用二维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的蛋白组学,可以发现癌症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是我们探求新的标志物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研究通过二维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大肠癌与癌旁组织之间蛋白表达的不同,构建大肠癌的差异蛋白质表达谱,期望从中选择出对大肠癌的诊断及治疗有很高价值的标志物。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下面几个部分进行:1.二维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建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差异蛋白谱。方法:1)选取大肠癌腺癌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标本,提取组织蛋白,制备多肽混合物。2)应用二维色谱及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差异表达蛋白。3)分析得到大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谱。2.验证ATP5A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方法:选取3组大肠癌腺癌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标本,用Western Blot的方法印证目标蛋白ATP5A1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3.大肠癌患者ATP5A1表达情况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1)从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及有无远处转移等方面建立临床病理资料数据库。2)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TP5A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患者的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1.建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差异蛋白谱,分析得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25个,其中18个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上调,7个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下调。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织中ATP5A1的表达量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进一步验证了第一部分蛋白组学的结果。3.⑴ATP5A1在大肠癌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主要表达在胞浆和胞膜,而在相应癌旁组织中呈阴性表达。⑵20例大肠癌组织中,7例ATP5A1蛋白表达阳性,得出阳性率为35%;而20例相应癌旁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这表明,大肠癌组织中ATP5A1蛋白的表达水平比相应的癌旁组织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ATP5A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织TNM分期、远处转移有关,并且与患者血清中CEA表达水平高度相关(p<0.05)。但是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及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结论:1.大肠癌组织中ATP5A1的表达量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2.ATP5A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织TNM分期、远处转移有关,并且与患者血清中CEA表达水平高度相关。但是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及分化程度均无关。3.ATP5A1在大肠癌肿瘤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大肠癌恶性程度诊断有一定价值,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