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观承是清前期任职时间最长的直隶总督,也是乾隆朝“五督臣”之一。在他督直的近二十年间,尤为重视直隶地区的水患治理。永定河是直隶地区最大的河流。清代,国家对永定河的治理形成了完善的体系。以治河为焦点,直隶总督与直隶总河之间的权力纷争致使直隶总督的治河权逐渐扩大,以致乾隆十四年,直隶总督兼管直隶河务,自此,方观承总揽直隶地区的治河权,期间他尤为关注永定河的治理问题。永定河水患灾害频繁,方观承从“临灾救治”和“锐意根治”两个层面对永定河进行了系统的治理。在临灾救治过程中,方观承亲临河工勘察情况,并能在最短时间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堵筑漫口,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强大,并实行灾后赈济,以维护直隶地方社会的稳定。同时,方观承在高宗“一劳永逸”治河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根治永定河的实践。他勇于突破前人的治河方略,提出改移永定河下口的决策;其方案在受到朝中非议之时,能够力排众议,坚定改移下口的决心;在实施改移永定河下口的过程中,对永定河的疏浚体系,工程设置等各方面进一步完善,加强了永定河的防汛工程。方观承根治永定河的实践,是国家治理永定河决策过程中的体现,反映了君臣之间的互动关系。方观承对永定河的治理,是永定河治理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保障了京畿地区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此外,通过方观承治理永定河的实践,体现了其身为经世官僚的重要素质:勤恳务实的治河精神、以民为本的管理理念、节省经费的治河观念等,十八世纪的经世官僚的努力对盛世局面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