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对教育事业的要求。教育部出台了 2017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构建综合性活动型课堂。这就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达成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期间的经验,选取了 2019年统编教材高中《政治与法治》中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三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框题。在基于2017年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和教学设计原理的基础上,重点对本框题教学设计的具体过程展开研究并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反思,探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路径。具体来说,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框题的教学设计的依据。这一框题的教学设计以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一般涵义的解读为基础,重点分析2017年新课标针对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即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构建活动型课堂,引领学生实现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内化。同时,结合自身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借鉴和吸取学校其他老师和网络优课资源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为具体的框题教学设计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分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框题的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笔者在深入解读2017年新课标和2019年统编新教材从七年级到高中一体化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对武汉本地学生的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学情的详细分析,确定了本框题的教学目标,选择了适合本框题内容的教学方法。然后,重点展开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框题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创设情境,以“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议题,开展一系列层层深入的教学活动,触动学生情感,实现价值引领。使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基层民主实践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部分,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进行反思。分析了本文中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并对教学设计进行改进。本文中教学设计的主要优点是坚持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标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创设了真实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性。采用了新课标倡导的议题式教学法,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培养。此外,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活动设置方面不精准,时间安排不够科学,教学节奏前松后紧;在问题设置方面不精准,部分问题难度太大,设置太密集,超出学生能力范围,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在材料选择方面不精准,课前和课中出现了负面消极信息,部分学生容易产生片面性思维,需要老师花费一定时间进行引导。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改进的思考,认为可以从精心设计问题线索,凝练问题内容和指向;提升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注重教学活动设置细节,筛选有价值的材料等措施来改进本框题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