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 DRD)是一组兼具临床表现和遗传学上异质性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多于儿童和青少年期发病,其典型临床特点包括儿童期起病、临床症状晨轻暮重现象、小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有显著且持久的效果。该病的主要致病基因为定位于14q22.1-q22.2上的GCH-1基因,目前为止已发现GCH-1基因编码区的100多种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剪切点突变、缺失和插入突变,其它致病基因还包括编码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的TH基因、编码墨蝶呤还原酶(Sepiapterin reductase)的SPR基因。该病患者极易与PARKIN基因引起的少年型帕金森病相混淆。DR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致病基因突变种类繁多,临床上诊断有一定困难。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对患者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析12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与基因突变特点,并探索该病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型之间的相关性及各致病基因所占的比例。研究方-法:一、对象来自于2007年8月至2013年3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病人的2个DRD家系中的共8例患者及4例散发性DRD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Nygaard提出的DRD诊断标准。二、方法收集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直接测序方法对12例患者及6例无症状的DRD患者直系亲属进行GCH-1基因外显子突变检测,对于未发现GCH-1基因外显子突变的患者依次进行TH、SPR、PARKIN基因外显子突变检测。结果:1.对12例患者及6例无症状直系亲属的基因检测,共发现3种GCH-1基因突变:c.631632delAT、c.316A>C、 c.239G>A.另检测出1个TH基因已知多态位点:c.321G>A及PARKIN基因已知多态位点c.450G>A。查询http://www.hgmd.org/,同时查询相关文献后,发现c.631632delAT、c.239G>A为已经报道的致病突变,c.316A>C为新突变. PARKIN基因多态位点c.450G>A杂合形式很可能为早发性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12患者中有7例GCH-1基因突变,1例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PARKIN基因多态位点,4例未发现任何基因突变。2.12例患者经基因检测分析后,11例患者仍诊断为DRD,1例患者诊断为很可能少年型PD。3.本研究中11例DRD患者,男性患者4名,女性患者8名,男女比例约为1:2,发病年龄范围为<1-4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14.4±11.7岁。儿童起病者有8例(约73%),平均起病年龄为8.3±3.8岁,成人起病者3例(27%),平均年龄为30.7±9.5岁。4.11例DRD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不同家系之间临床表现不同,同一家系中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差异亦很大。其中家系1及散发患者1、2肌张力障碍类型为运动性肌张力障碍,家系2及散发患者4肌张力障碍类型为姿势性肌张力障碍。5.9例DRD患者服用“美多芭”治疗,小剂量(31.25-187.5mg/d)治疗症状即可得到持久且显著的控制,平均控制率约为84.5%,且均无异动症的发生1例患者联用“安坦”及“左旋多巴”治疗,有显著而持久的疗效。另有1例患者服用“安坦”30余年,症状控制良好,且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1例少年型PD患者服用“美多芭”62.5mg/d,症状控制约80%,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临床表现有明显异质性,不同家系之间临床表现不同,同一家系中不同患者之间的临床表现差异亦很大。最显著的共同特点为左旋多巴制剂具有显著而持久的疗效,且无异动症发生2.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最常见致病基因为GCH-1基因,但仍有约33.3%患者未发现GCH-1基因编码区异常。TH基因、SPR基因突变引起的DRD少见。3.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需进一步大样本分析探索。4.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与少年型帕金森病不易鉴别,遗传学检测对于二者的早期鉴别诊断有一定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