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磁弹耦合及磁热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inf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性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其具有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磁感生应变和磁热效应等多种功能特性。Ni-Mn-Ga合金是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代表,兼有传统形状记忆合金应变大和磁致伸缩材料响应快的优点。通过磁场诱发变体再取向获得的磁感生应变达10%,使其有望作为驱动材料、传感器件和阻尼元件率先得到应用。但是该体系合金脆性大,变形能力差,而且其磁感生应变的性能仅限于单晶材料,多晶体的性能则会下降很多,这严重制约了该合金的发展和在工业上的应用。本论文通过玻璃包覆法制备一系列Ni-Mn-Ga合金微丝,获得竹节状结构,减少晶界对变体再取向过程的束缚,系统研究微丝的微观组织和性能,发现新规律和新现象,探索提升其性能的途径和方法。Mn-Co-Ge合金因为其磁场诱发马氏体相变和磁热性能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希望通过元素掺杂(Ni/Fe),系统研究掺杂元素对合金的相变温度、晶体结构与磁结构以及性能的影响,为优化其功能行为和设计开发高性能合金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同时本论文结合同步辐射高能x射线衍射和中子衍射技术,对Ni-Mn-Ga合金微丝、Ni掺杂MnCoGe合金和Fe掺杂MnCoGe合金三种典型的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磁弹耦合及磁热性能予以原位研究,观察其在力场、温度场以及磁场下晶体结构、微结构和晶格常数的演化规律,揭示其背后的物理机理。通过玻璃包覆法制备室温下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Ni-Mn-Ga合金微丝,涵盖五层调制(5M)马氏体、七层调制(7M)马氏体和非调制(NM)四方马氏体。采用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使晶粒长大,获得竹节状结构,改善其脆性。同时对微丝的微观组织、晶体结构、形状记忆效应以及超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Ni53Mn25Ga22和Ni51.5Mn26.5Ga22成分的合金微丝在室温下分别呈现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同时在马氏体相变温度以下存在7M到NM的中间马氏体转变。对于Ni49.2Mn29.7Ga21.1成分的合金微丝,其室温下为5M马氏体结构。对于单轴拉伸实验,随着实验温度降低,该合金微丝会先后经历P-NM、P-7M-NM、P-5M-7M-NM以及5M-7M-NM这四种应力诱发的相转变次序。基于这些不同温度下拉伸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了该成分微丝在拉伸状态下应力-温度的相图。从相图可知,在无应力状态下,5M马氏体一直为稳定相,不会发生中间马氏体相变。对于Ni50Mn28.6Ga21.4的合金微丝,其室温下为γ相和NM马氏体共存,却呈现出高达4%的超弹性特征。经过多次循环加载,其上应力平台存在的应力波动现象可重复再现。同时在-70℃到55℃的温度区间内,随着实验温度升高,其应力平台对应的临界应力由58MPa下降至48MPa。利用同步辐射高能x射线衍射技术,原位观察Ni50Mn28.6Ga21.4合金微丝的晶体结构、微结构和晶格常数在拉伸过程中的演化规律,揭示了其超弹性、应力波动现象以及临界应力与温度的负相关背后的物理机理。结果表明,该合金微丝的超弹性行为对应于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可逆的马氏体变体再取向过程,同时伴随有晶胞13o的刚性转动。应力平台出现的波动则归因于微丝不同部位变体再取向过程的先后启动,即孪晶界的启动和沿轴向扩展。而NM马氏体晶胞四方度随温度的改变则导致了应力平台对应的临界应力随温度的变化。基于中子衍射和同步辐射高能x射线衍射技术,原位观察Ni掺杂MnCoGe合金的晶体结构和磁结构在温度场和磁场下的演化规律,探讨该合金中强磁弹耦合现象的存在以及其背后的物理机理。结果表明,在降温过程中,MnNi0.62Co0.38Ge合金在马氏体相区不发生晶体结构的转变,其磁性状态先后呈顺磁性、铁磁性和螺旋反铁磁性。在20K、50K和150K三个温度下,随着外加磁场的增大,螺旋反铁磁性转变为铁磁性,即螺旋磁矩趋向于与外加磁场平行排列,同时伴随着(004)和(020)晶面间距的明显减小,应变为1000-1600微应变。系统研究了Fe掺杂Mn-Co-Ge合金的相变行为、磁转变和磁热性能。通过Fe置换Mn/Co原子,可以有效降低马氏体相变温度,使得结构转变和磁性转变发生耦合。在Mn0.89Fe0.11CoGe和MnCo0.78Fe0.22Ge合金中获得了|△SM|=9.74J·kg-1·K-1和|△SM|=10.97J·kg-1·K-1的优异磁热性能。同步辐射高能x射线原位施加磁场的实验最终证实了磁场诱发马氏体相变的发生。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目的观察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并分析其与气道炎症反应、免疫抑制的关系。方法选取127例ACOS患者(ACOS组)、79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OPD组)、119例急性加重COPD患者(AECOPD组)、76例哮喘患者(哮喘组)以及67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肘静脉血检测其外周血EOS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COS
为了鉴定一株从疑似鸡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REV)感染发病鸡的腺胃乳头、肝脏、脾脏等病料组织中培养分离获得的病毒(GR01),试验采用PCR、REV地高辛核酸标记探针等技术对该病毒及其pol基因核苷酸序列与NCBI登录的参考毒株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R01分离株基因序列长度为723 bp,与HA1101、ZD0708、MD-2、HLJR0901、1105、HA9901、GD1210和S
文章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概念及重要意义,然后着重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进而达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目的。
国家财政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主要的资金收入来源,所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优化财政资金的管理与配置,确保规范使用财政资金,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其作用与价值意义非常重要。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预算管理,想要切实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就必须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以此才可以确保整体管理水平的优化升级。文章陈述的重点在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各项工作均受社会公众的关注,其中专项资金的使用为最主要的关注点,因此,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现阶段,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根据目前单位的现状,分析了专项资金管理所遵循的原则,探讨了解决目前现状的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从我国目前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状况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为了进一步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必须要针对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促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管难度逐渐增大,同时政府会计制度的应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有效地进行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资金的有效管理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为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职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资金管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借鉴。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二线在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给予伊立替康治疗,观察组(60例)给予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疾病控制率。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