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交易与控股股东行为研究——基于资产专用性的案例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上市公司往往具有很强的集团公司背景,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之间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现有的文献表明,关联交易往往成为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主要手段之一。控股股东往往通过关联交易从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进行利益输送,这极大的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如何有效约束控股股东行为、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现有的文献大多数从资本市场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公司治理方面研究了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利问题。当前研究普遍认为,控股股东之所以能够借助于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上法律制度不健全,尤其是公司治理水平低下。因此,中国证监会为了规范上市公司运作,近年来对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约束逐日加强,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监管政策。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上管制规则的逐年增多,基本上形成了较为严密的政策监管环境,但从监管的政策内容及涉及面来看,我们发现,证监会为了规范国有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关联交易,主要是以数量金额来限制,通过数量管制的方式来完善公司治理。本文所要关注的问题是,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是不是就一定就意味着利益掏空行为;以数量管制的方式来完全的减少或抑制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是不是一定能够有效的缓解和约束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  虽然关联交易区别于一般的市场交易行为,然而就其本身性质而言却是中性合法的。以往研究缺乏对关联交易正面效应的关注,或者即使有的学者得出了关联交易的正面效应,但是结果却不相一致。鉴于此本文将深入探讨关联交易和控股股东行为。本文将关联交易置于资产专用性的理论框架中,采用探索性的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关联交易与控股股东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在有的关联交易中,控股股东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控股股东专有或者控制的购销网络优势、专用性设备与设施、信任与声誉、品牌使用、特殊技能和专业知识、社会关系等,从而使得这些关联交易具有资产专用性。根据资产专用性理论,如果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了具有资产专用性的关联交易,捆绑效应则抑制了阻断关系中断的控股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即抑制了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这时与上市公司形成了一种协作局面。由此我们得出,控股股东进行关联交易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是利益掏空行为,反而具有资产专用性的关联交易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如果控股股东具有资产专用性的关联交易不多,则不会对控股股东形成有效的约束力,进而控股股东便借助关联交易进行利益掏空。因此,针对证监会的有关监管政策,完全的通过数量管制来限制关联交易有一定的局限性,数量管制并不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抑制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而不是关联交易的数量。
其他文献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应高度重视.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小学生亦然,但小学生的阅历尚浅,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写出来的作文难免假、大、空.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关注身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会计信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企业的微观管理中的作用也愈发重要。尤其是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已经成为政
摘要:师生冲突事件的发生对课堂教学及班级管理影响甚大,而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处理起来要有工作艺术,本文通过笔者六年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并结合身边一些实际成功的案例总结出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师生冲突; 班主任  在现在的职业学校的课堂中,经常性会出现上课时学生趴在桌上睡觉、讲讲话、低着头玩手机、戴着耳机听音乐、机房课不穿鞋套,教师班主任参与管理但是学生又是屡教不改,教师也是人,
在新市场开拓过程中,一种很普遍的市场争夺战是这样的:有一家企业率先在技术上获得了突破从而拥有了其他企业暂不具有的新技术。但是这种新技术并不一定是立刻被开发成新产品
多元化领域的相关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对多元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多元化战略的动因研究与多元化战略的经济影响研究等方面。资本成本作为多元化战略的经济后果之一,与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我国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除了国内商业银行和其他类型的银行之外,外资银行的涌入也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纷纷开始了大力发展个人业务的战略转型,零售金融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实现盈利的重要渠道。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个人金融
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定期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要。怎样留住人,用好人,以增强企业的实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留住人才,就在于能否建立了一整套适合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