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脉冲硬质阳极氧化工艺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z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国内航空企业普遍使用铝合金直流低温硬质阳极氧化工艺的现状,结合哈飞集团在国际转包合作生产中,国外航空公司对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厚度、耐磨性和硬度等性能的要求,决定对铝合金脉冲硬质阳极氧化工艺及氧化膜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  本文运用直流叠加脉冲电源进行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工艺的研究,并对比了传统硬质阳极氧化和直流脉冲阳极氧化工艺及膜层性能的差异。通过脉冲硬质阳极氧化,可达到提高氧化膜厚度、耐磨性以及硬度的目的。  研究表明:使用脉冲电源后,可以适当提高电解液中硫酸的浓度和氧化电流密度,从而使氧化膜的各项性能均有明显提高。实验最终确定了适合于2024铝合金脉冲阳极氧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硫酸浓度300g/L,平均电流密度2.4~2.6A/dm2,脉冲工作比20%,氧化温度1~4℃,氧化时间50~60min。结果表明:该硬质阳极氧化工艺可以满足国外航空标准BPS4387对膜层性能的要求,即膜厚50±5μm,耐磨性合格。  本文在确定膜层耐磨性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Taber耐磨仪对膜层的耐磨性能进行了试验。实验表明:对于较难氧化的2024铝合金,脉冲硬质氧化膜的耐磨性能较直流硬质阳极氧化有明显提高,可以满足产品对耐磨性能的要求。  利用SEM、XRD对硬质阳极氧化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脉冲硬质阳极氧化膜由阻挡层和多孔层两层组成,靠近基体的是阻挡层,上面是多孔层,为非晶态结构。结合铝合金在硫酸阳极氧化液中的反应过程、反应机理,分析探讨了脉冲硬质阳极氧化膜的形成过程,阳极氧化膜多孔结构的生长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过程。
其他文献
LiCoO_2是目前商品锂离子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其替代材料的研究一直是锂离子电池的研究重点。在众多的替代材料中,LiNi_(0.5)Mn_(1.5)O_4具有4.7V电压、较高的比容量和优良的循环性能,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电位正极材料。通常LiNi_(0.5)Mn_(1.5)O_4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但性能较差。尽管溶胶—凝胶、共沉淀法、乳液干燥法、熔盐合成法和液相燃烧法可以制备性能优良的LiNi_
锂离子电池由于开路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性能好等优点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商业化使用的负极材料大多为石墨类负极材料,有很好的循环性能,但较低的理论容量(372mAh/g),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因此开发高容量负极材料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分别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多孔硅/石墨/碳复合负极材料和锡钴合金/氧化物复合材料。在两步高能球磨和酸蚀条件下制得了多孔硅/石墨复合材料,并对
结冷胶(gellan gum)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胞外多糖,是由水百合上分离得到的少动鞘脂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ATCC31461)经有氧发酵产生的。较同类产品琼脂和卡拉胶等,结冷胶具有用量低、稳定性强、呈味性好、透明度高及耐酸范围广等优良特性,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业、化工及医药等多个领域。但目前在结冷胶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生产成本较高,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