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京津冀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的税收问题愈发受到政府和研究学者的关注,其中税收竞争问题是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国内对于全国范围内税收竞争的研究开始较早,但由于我国地区差异较大,多元化程度较高等特征,深入研究小范围区域的税收竞争还比较缺乏,像京津冀这类快速发展的区域,需要大量的研究来支持地区政策的制定。在此背景下,对于小范围地区间税收竞争理论、实证的研究,作用日趋显著,重要性不断凸显。本文主要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模型——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 Model,SDM),对京津冀地区北京16个区县、天津16个区县、河北张家口、石家庄、廊坊、保定、沧州、承德、秦皇岛、唐山八个市一共40个地区2009年至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以研究京津冀地区税收竞争存在性以及影响因素、作用路径等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存在显著的税收竞争,并主要通过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方式来实现;地理位置相邻的地区和经济体量相近的地区都是采取互补的税收竞争策略;固定投资密度、人均经济产值、产业结构都对税收竞争有影响,但作用路径不尽相同。文章第一部分着重阐述了研究问题的背景、意义和方法等;第二部分针对京津冀地区的税收竞争界定了相关概念、梳理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以期进一步提炼成为本文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从税收竞争的的概念、发生前提、作用形式、衡量指标以及税收竞争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第四部分对京津冀地区税收竞争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模型形式、直接和间接效应进行了估计和检验,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第六部分是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结合税收竞争理论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文章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的视角和计量模型选择上。京津冀地区作为备受关注的新经济增长极,很多学者站在投资、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其发展做出了讨论,但对于京津冀税收竞争问题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为填补研究空白,丰富研究视角,选取京津冀地区的税收竞争作为本文的研究视角,对该地区的税收竞争存在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本文在计量模型的选择上,则选用了空间杜宾模型(SDM),该模型能够较好反映地区间指标的相互影响。文章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空间模型只表达出了变量间空间关系上的相互影响,而忽略了反馈效应;二是没有继续探究最优的税收竞争状态,并通过数量化的形式对最优状态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