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其宗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可操作途径。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和学者对生成性教学的相关理论已经做了长期的研究,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那么,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实施生成性教学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本文在对生成性教学的特征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深入到课堂之中,观察并分析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找出其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第一,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分析,并结合国内教育背景和笔者的思考,发现问题,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即初中化学生成性教学的课堂观察研究。第二,生成性教学研究述评。本文通过梳理现有的生成性教学以及化学生成性教学的相关文献,对生成性教学以及化学生成性教学进行概念界定,介绍了化学生成性教学的四个基本特征即情境性、互动性、开放性和生命性,并根据所参考的文献,对这四个特征进行了详细解读。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耗散理论为研究基础。第三,编制生成性教学课堂观察量表。本研究将化学生成性教学的特征设定为观察纬度,结合化学学科特点编制课堂观察初始量表。经过初始观察、试用修订形成初中化学生成性教学课堂观察量表,对初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结合教师访谈,分析义务制教育阶段化学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现状。第四,结果分析。本研究发现初中化学课堂实施生成性教学的亮点有:(1)课堂的生命性特征表现优良;(2)大部分教师能够进行弹性设计;(3)设计的课堂提问有助于促进互动性特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1)教学实验的互动性不佳,学生没有参与感;(2)课堂开放性不良,师生很少引入个人经验;(3)教师缺少生成性的评价意识;(4)教师无法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第五,初中化学课堂实施生成性教学的改进策略。结合课堂观察的分析结果和教师访谈,本研究提出了学科观念,高效生成;教学情境,开放生成;教学实验,互动生成;多元评价,激发生成;教学机智,灵活生成的五个初中化学生成性教学的改进策略。第六,结论与反思。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研究不足之处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