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与女性身份意识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wj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以山东省中南部农村沂蒙山区春节习俗所体现出的女性身份意识为主题的个案研究,研究主旨在于超出个案,为农村妇女地位的改善和农村生活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首置绪论,尾置结束语,正文分为四章:绪论部分阐述选题的意义,梳理相关的研究动态,对研究方法、资料来源予以说明,并介绍论文的基本框架。第一章介绍榆钱村的时空坐落、自然环境、村子的历史文化背景、村民的生计方式等,归纳出这是一个典型的华北农村农耕村落,此地春节习俗中所反映出的中国北方当代农村妇女的身份意识有典型的生成环境;介绍该村过春节在民俗生活中的地位,该村的节日体系及民众的认同意识。第二章以春节家祭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家祭活动中女性所面临的身份认同问题。本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首先是婚姻与家祭资格的关系,该节涉及新婚的女性从姑娘到媳妇的身份转换及春节期间的身份认同体现;其次,讨论子嗣在确立妇女家祭地位中的重要性;第三,没有走入婚姻的妇女在家祭中的身份缺失。本章讨论家祭仪礼中女性的位置,包括作为家祭参与者及家祭对象的位置,从中探讨女性身份的认同意识。第三章以春节期间的民间信仰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展示榆钱村春节民间信仰活动中女性的参与程度及其角色,讨论农村妇女在民间信仰活动中所显示出的家庭地位。本章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家神(灶神、财神)祭拜中女性的主持人身份;村神(关公、土地神)祭拜中女性作为主要参与人的作用,女性参与程度与其家庭地位的显示;对泰山奶奶的信奉和尊重,表现了人们对女性神性的信仰与敬畏;民间仙灵信仰建立了女供奉者在家庭及乡村生活中的特殊角色,并起着缓解女性内心焦虑的作用。最后,讨论民间信仰在女性家庭地位确立过程中的作用。第四章主要论述春节期间女性的亲属交往活动。女性在年节当日对父家(未嫁女)或夫家(已婚妇人)本家亲属的拜访,是加强固有的亲密联系,巩固宗族的认同感;新嫁妇趁春节的集中交往可以与夫家本家亲属产生认同,完成身份的转换。已婚妇人在年节第四或六天对娘家的拜访,则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姻亲之间的互访则是为了建立联系,以扩大家庭的社会关系,姻亲联系在当今的榆钱村表现出较强的发展趋势,在生产经营上出现与姻亲合作多于和夫家本家合作的现象。最后讨论:春节期间女性的亲属交往活动既是情感表达的需要,更是社会关系网络建立的要求,对女性的身份地位起巩固作用。最后的结语部分对榆钱村春节习俗中所展示的女性身份意识进行价值评估。春节期间涉及女性的习俗活动,反应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存处境。妇女在亲属体系中的地位是不确定的,她要靠婚姻和生育来确立自己在一个家族中的地位;其家族身份因为不具备先赋性而常常显得尴尬。在家神、村神等民间信仰活动中,女性的主动性加强,其参与生活的主体身份意识得到表现。在亲属网络重新建立的过程中,女性能动把握生活的热情受到鼓励。农村妇女在家族、家庭中的身份地位,直接关乎她们的生存处境,关乎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对女性身份意识的研究,不仅关乎女性发展,而且关乎整个族群、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医学类毕业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从众、自卑、逃避、焦虑等心理问题.本文以
就原子吸收技术展开研究,先概述该种技术的原理,然后分析将该种技术运用到土壤检测中所呈现出的应用优势,最后具体分析土壤检测中原子吸收技术的应用,期望能够对土壤生态环境
<正>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举行。2000年10月10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启了中非集体对话、谋求共同发展的全新尝试。
目的观察血清微小RNA miR-139-5p、miR-146b-5p水平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117例为乳腺癌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就诊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即在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随着我国的生活生产水平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逐渐接轨,"一带一路"的发展扩建也让国内对国际之间的交流日益重视,也让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开始扩大。面对巨大的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