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解决电子商务中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bbxx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块链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型互联网技术之一。2008年,中本聪的工作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详细描述了比特币的运行机理,标志着区块链技术的诞生,数字货币也是区块链技术最早应用的领域。2015年以来,区块链技术在智能合约等领域也开始广泛应用。但对于区块链的分析大多还停留在技术层面,比如涉及算法实现去中心化、使数据不可篡改等。本文首先结合信息经济学相关知识,运用时空经济学视角,分析信用的经济学含义,并建立信用问题的解释框架。信用是一种不完全契约,“不完全”主要指信用是人在有限理性的假设下,由于制度约束、技术约束、认知信息约束三种约束形成的。这些约束的剧烈程度会影响交易活动中时空异步造成的交易成本。信用也是一种隐性契约,体现主体信誉状况的不确定性。信用问题的解释框架从客观、主观、出现动因三个层面分析信用问题,进而下降到技术、制度、认知与信息约束四个方面进行解释。客观层面,跨期与跨域问题造成了时空交易成本,而从约束上来看,技术进步导致了时间距离的缩短,人类能够更好的克服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因此对时空交易成本形成了约束。主观层面上,时空尺度中的认知约束与信息约束结合治理环境中的制度因素,共同形成了对人类行为趋利避害本能的约束。从动因来看,当时空交易成本存在,且在趋利避害本能的前提下就会产生信用风险,当风险积累到一定尺度,就会转化为信用问题。这正是由于约束不足造成的,又主要体现为技术进步的局限与制度制定中的缺陷。然后,运用该解释框架分析当前电子商务存在的信用问题,并解释区块链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区块链技术以其数据记录不可逆、不可篡改的技术特性,提高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在认知上实现了“去信任化”;区块链技术进一步打破了信息不对称,改变了中介平台对信息的垄断局面,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基于区块链技术设计的交易制度降低了当前交易制度下的操作成本以及监督执行成本。最后,分析区块链技术在当前电子商务的不同环节中的应用,讨论其在实际场景中是如何解决信用问题的。电子商务交易过程涉及的空间范围大,相对于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物流、支付结算、交易后评价等多个环节,可以有效地降低操作的时间成本以及契约的执行与监督成本,构建更为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
其他文献
<正>本文尝试将"生产力"作为经济学概念加之数理解析式表征,借鉴了经典力学与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经由微分价格系数的自然对数,表达为利润率增速和剩余价值之积。一维线性谐
《我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一文由张劲夫同志撰写并全文刊载于《人民日报》2002年6月28日"教育&#183;科技&#183;文化"版,《中国印刷》于当年第八期作全文转载。今天,我们旧
《绿色科技》是由湖北省林业局主管、花木盆景杂志社主办、武汉新兴绿色科技研究所联办的绿色科学与技术类学术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
<正>当今的内控审计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主要管理落脚点。内控审计对全程信用风险有向导作用,通过一个成型的内控审计体系,可以有效的保障公司的获得利益,保障公司管理效率,也
目的了解贵阳市健康成年人骨质疏松现状,指导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应用美国LUNAR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1217名20~75岁贵阳市城区居民腰椎正位(L1-4L2-4)及股骨颈骨
目的探讨乳铁蛋白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大鼠骨密度及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60只雌性4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乳铁蛋白治疗组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