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酸钠对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降解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关节炎作为一种关节软骨退化为特征的骨科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升高,是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因而,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就显得尤为迫切。而玻璃酸钠在保持关节腔内润滑状态、营养软骨,缓解关节磨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关节内注射已成为治疗骨关节炎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关节滑液和血液中软骨降解的生物标志物(COMP、CTX-Ⅱ)的检测,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后对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降解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及关节滑液内细胞因子(TGFβ、IGF-1)含量的变化。从分子水平对玻璃酸钠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进一步研究,为合理应用玻璃酸钠治疗骨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膝骨关节炎病例72例,进行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同时停止其他治疗方法。每周一次,连续注射5周。分别在治疗前和第五次注射治疗时采集病人静脉血及关节滑液。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液和关节滑液内如果降解标志物COMP和CTX-Ⅱ的含量,以及细胞因子TGFβ和IGF-1的含量。  结果:⑴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后,血清中COMP水平和CXT-Ⅱ水平为1.0±0.5μ/L和68±34 pg/m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OMP结果P<0.05;CXT-Ⅱ结果P<0.01,差异有显著性。⑵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后,关节腔滑液中COMP和CXT-Ⅱ水平分别为1.1±0.4μ/L和83±30 pg/m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OMP结果P<0.01;CXT-Ⅱ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后,血液中IGF-1和TGFβ水平分别为8±5ng/ml和253±90 pg/m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⑷治疗后,关节滑液中IGF-1水平为17±10ng/m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关节滑液中TGFβ水平为212±91 pg/ml,较治疗前也显著升高(P<0.05)。  结论:①通过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可以使血液及关节滑液中骨关节炎的软骨降解标志物COMP和CTX-Ⅱ的水平下降,说明玻璃酸钠注射后能减少关节软骨的降解,对关节软骨产生保护作用。②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后,血液和关节滑液中TGFβ和IGF-1均显著上升,说明玻璃酸钠可以促进TGFβ和IGF-1的生成,可能是其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日前应北京邮电大学MBA主任杨学成博士邀请,担任MBA特聘导师,与来自其它业界的导师们和杨学成博士共同切磋,分享各自在企业实务管理上遇到的问题与看法。第一次聚会,许多来自不同行业的导师有很多跨领域的互动与讨论,除了见识到北京邮电大学MBA的专业与用心之外,也同时感受到现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效率。  新认识的朋友除了交换名片之外,大家也会互相加为微信好友。有些朋友甚至不带名片,直接通过微信传送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