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关节炎作为一种关节软骨退化为特征的骨科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升高,是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因而,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就显得尤为迫切。而玻璃酸钠在保持关节腔内润滑状态、营养软骨,缓解关节磨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关节内注射已成为治疗骨关节炎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关节滑液和血液中软骨降解的生物标志物(COMP、CTX-Ⅱ)的检测,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后对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降解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及关节滑液内细胞因子(TGFβ、IGF-1)含量的变化。从分子水平对玻璃酸钠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进一步研究,为合理应用玻璃酸钠治疗骨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膝骨关节炎病例72例,进行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同时停止其他治疗方法。每周一次,连续注射5周。分别在治疗前和第五次注射治疗时采集病人静脉血及关节滑液。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液和关节滑液内如果降解标志物COMP和CTX-Ⅱ的含量,以及细胞因子TGFβ和IGF-1的含量。 结果:⑴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后,血清中COMP水平和CXT-Ⅱ水平为1.0±0.5μ/L和68±34 pg/m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OMP结果P<0.05;CXT-Ⅱ结果P<0.01,差异有显著性。⑵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后,关节腔滑液中COMP和CXT-Ⅱ水平分别为1.1±0.4μ/L和83±30 pg/m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OMP结果P<0.01;CXT-Ⅱ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后,血液中IGF-1和TGFβ水平分别为8±5ng/ml和253±90 pg/m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⑷治疗后,关节滑液中IGF-1水平为17±10ng/m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关节滑液中TGFβ水平为212±91 pg/ml,较治疗前也显著升高(P<0.05)。 结论:①通过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可以使血液及关节滑液中骨关节炎的软骨降解标志物COMP和CTX-Ⅱ的水平下降,说明玻璃酸钠注射后能减少关节软骨的降解,对关节软骨产生保护作用。②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后,血液和关节滑液中TGFβ和IGF-1均显著上升,说明玻璃酸钠可以促进TGFβ和IGF-1的生成,可能是其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