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存物理不克隆特性及其在安全与隐私保护中的应用
【出 处】
:
北京科技大学
【发表日期】
:
2021年01期
其他文献
近年来,荧光成像技术因其高时空分辨率、高灵敏度、低背景干扰、无创检测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检测活细胞或活体中的生理过程。荧光成像技术的关键是荧光探针。为了避免背景荧光的干扰和较高能量对细胞的损伤,应用于活体细胞或活体成像中荧光探针的发射波长应该尽量处于光能量较低的长波长区域。在众多的荧光探针分子中,聚甲川菁染料以其优异的光物理性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备受关注。合理设计花菁结构、实现多样化可修饰的目
近年来,荧烷类有机染料因其高的摩尔吸收系数和灵敏度、大的发色密度、良好的稳定性以及色谱范围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热敏材料和荧光分析等领域。但是,我国对热、压敏材料的研发起步较晚,同时,传统的含有大π共轭系统的有机染料(以芘、苝、氧杂蒽、香豆素等为荧光团)在聚集状态下容易出现聚集诱导淬灭(ACQ)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类染料的发展。2001年,“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概念的提出为该类染料的发
CO2的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缓解人类对于传统化石资源的依赖,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在众多的CO2转化利用技术中,电化学还原CO2因其具有反应条件简单,转化效率高,易于规模化工业生产等特点引起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表明,Cu是唯一一种可以将CO2进行电催化还原产生多种多碳(C2+)产物的金属,并且具有较高的法拉第效率。然而,具有平整表面的大尺寸铜催化剂更倾向于催化转化CO
Mg-Zn系合金以其突出的生物安全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成为可降解镁基材料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但Mg-Zn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腐蚀速率仍然无法满足可降解金属材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高性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关键的器件制备工艺和封装技术在该领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应用于OLED器件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其发射波段基本集中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而针对特殊领域的紫外及深蓝光波长范围(300~420 nm)的有机发光材料种类较少且性能有待提高。本论文主要基于小分子Ullazine骨架为主体,通过等电子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主动的雷达成像系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军事等多领域。但是SAR图像中固有斑点噪
卤化铅钙钛矿中铅的毒性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这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因此,寻找稳定的、光电效能高的无铅钙钛矿替代品是非常有必要的。无铅双钙钛矿Cs_2AgInCl_6因其稳定性好、载流子寿命长、易于加工并具有直接带隙等优点被认为是非常有潜力的替代材料。但Cs_2AgInCl_6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受到奇偶禁戒跃迁的限制,发光效率不够高;其激发光源都得选用紫外光源或者激发能量
与传统镁合金相比,镁基复合材料(Mg-MMC)具有更优秀的机械性能和腐蚀性能,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中成为研究热点。其中,MgO由于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性和生物相容性而得到关注,学者们发现用MgO增强的Mg-MMC可以显着改善这些复合材料的性能,但是MgO具有易团聚的不足之处,会对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腐蚀性能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通过对1.0 wt.%MgO/Mg-3Zn-0.2Ca复合材料进行不同参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