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错误动作纠正是体育教学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时,不同的纠正阶段会影响新技能学习的进度。特别是在排球普修课教学中,学生对新技能的接触,难免会出现错误动作,晚了,很难纠正;早了,错误连连,无法着手。以往对错误动作纠正阶段的研究仅局限于基础性理论学科,缺少对教学中具体动作技能的实践验证。本文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理论基础,通过访谈排球领域的专家和教师,并结合排球普修课教学实践,试图探究传球错误动作纠正的合适阶段,为以后的排球传球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本实验通过神经类型测试、身体素质测试和传球初始水平的测试来挑选实验对象,实验对象由游泳和篮球两专项组成,共分为三个同班级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同一专项),三者之间不存在干扰。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组学生正常上课,实验组学生在未完成一定的次数前不予干预,完成后再给予个别纠正,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授课教师相同,教学方法不会对其产生影响。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60学时的教学观察、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在排球普修课教学中,从传球动作技能的分化阶段开始进行个别纠错比泛化阶段纠正错误效果好。2、在排球32节课(64学时)的普修课中,游泳专项学生在连续对传次数到20次(第8次课)左右时传球技能的形成过程接近分化阶段,篮球专项学生在连续对传次数到30次(第10次课)左右时接近分化阶段。可以认为不同专项学生在学习传球动作技能时,达到分化阶段的量化标准不同。3、大部分学习者更愿意接受教师在分化阶段对自己的动作进行个别纠错。教师也认为在分化阶段进行个别纠错相对比较容易,而且节省了纠正错误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