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期监测保护区内的资源是管理部门制定保护对策的主要依据和有效途径。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东北部封丘县和长垣县境内,是多种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栖站。由于该保护区位于我国内陆平原人口稠密地区,近年来,保护区正面临多种因素的破坏和威胁,加之全球气候的变暖,保护区鸟类的多样性正在发生变化。为了弄清保护区鸟类的多样性,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样线、样点、访问等方法,对保护区鸟类种类、数量、区系组成、不同生境的鸟类群落结构及大鸨的越冬生态等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鸟类物种保护区共分布鸟类11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7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鸟类58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鸟类12种。(2)鸟类的区系组成保护区114种鸟类中,古北种最多,62种,占总数的54.39%;其次是广布种,36种,占总数的31.58%;东洋种最少,16种,占总数的14.04%。古北种鸟类明显占优势,这与该保护区位于古北界的华北平原亚区是相关的。(3)不同生境类型鸟类的多样性指数村庄农田由于生境组成较为复杂,可为多种鸟类提供栖息环境,因而该生境的G指数和F指数较高,而荒滩草地区由于生境组成单一、干扰较大,仅在冬季能为雁鸭类提供栖息地,故而该生境多样性指数较低。沼泽水域区可能由于其自身的环境特点,能够容纳更多的鸟类在此栖息。沼泽水域区可能由于有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良好的避敌环境,也有很多的鸟类在此栖息,而荒滩草地区在秋季有很多的鸟类经此经过或停留,数量也非常多。(4)大鸨的越冬生态大鸨每年11月初迁入新乡黄河湿地,最早观测到大鸨的时间为2015年11月8日;最晚到达时间为2016年11月19日;次年三月中旬迁出保护区,飞往繁殖地;大鸨数量由多到少的区域依次是大留寺以北、大留寺以南、碾庄、青龙湖及以南、东张庄以南、店集村以北、丁庄南、顺河村以北,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开阔,麦田面积较大,距水源较近,距村庄较远,人为干扰相对较少,有利于大鸨及时发现敌害并转移;每年11月中旬到12月初,大鸨数量呈上升趋势,12月初大鸨的数量达到最高峰,1月初到3月数量逐渐减少,3月中旬全部迁出保护区;大鸨的觅食地食物非常丰富,每天的8:00~10:00和14:00~16:00为其取食高峰,主要以啄食农田麦苗为食;长距离飞翔时,队形大致呈W、V或倾斜的“一”子形。(5)保护建议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内陆平原人口稠密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保护区正面临着城市开发、农田围垦、环境污染、过度开发等多重威胁,对众多栖息在湿地的鸟类构成了较大的生存压力。因此,当地政府要做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保持一致的协调工作,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保护部门需继续加强对水鸟栖息地的保护,严厉打击、惩治保护区内的偷捕盗猎野生动物的活动,利用多种平台,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鼓励周边居民在候鸟迁飞季节进行巡护,防止伤害鸟类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