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虚拟语气动词用法的认知机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XTO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虚拟语气一向是语法学家和语言学家研究的焦点之一,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过虚拟语气。语法学者对虚拟语气的定义、分类及其存在价值进行讨论,而语言学学者则试图利用语言学理论对其成因做出解释,而解释的重点,就是虚拟语气中动词时态的非常规用法。本文作者将语用学指示语研究中的心理距离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相结合,构建出基于心理距离的隐喻模式,对虚拟语气动词时态用法的内在机制做出解释。这一模式包括时态域与心理状态域两个认知域,而虚拟语气中的动词时态表现,实际上是对人们在表达与现实相反事件时的心理状态的一种隐喻现象。在Were型虚拟语气中,时态域中的现在时、过去时之间的心理距离,作为距离意象图式被跨域映射到心理状态域中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的内部结构。在此基本模式基础之上,作者又提出时态潜势的概念,对Be型虚拟语气的隐喻映射模式做出阐释。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文章结构等。第二部分从语法学和语言学两方面分别回顾了前人对虚拟语气的研究,并根据前人对虚拟语气的类型划分,确定了该研究所要采取的分类,即将虚语气分为Were型和Be型。第三部分对该研究涉及到的两个重要内容----心理距离和概念隐喻分别进行了阐述。心理距离的讨论从语用学的指示语研究中引出,并进一步进行了扼要介绍。对概念隐喻的介绍,则从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意象图式及跨域映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此外,还讨论了二者结合构建解释模型的可能性。第四部分首先讨论了时态的指示特征及不同时态间的心理距离现象,然后构建出对虚拟语气概括性解释的隐喻模式----基本模型(模型1),并在模型1的基础上,发展出过去时模型(模型2)和时态潜势模型(模型3),模型1、2用于对Were型虚拟语气的解释,模型3模型则用于解释Be型虚拟语气,并分别通过对两种虚拟语气表达的个案分析,验证了模型的解释力和可行性。第五部分为结论。总结该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指出研究的局限与不足,以及对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其他文献
<正> 南南合作已成为当今举世关注的问题。实践表明,南南合作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进
<正> 本书是《美国通史丛书》出版的第二卷。由东北师范大学美国史专家丁则民教授主持编写。该书系我国六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成果之一,历时8年,1990年6月由人民
目的:建立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模型以控制大鼠脓毒症严重程度与存活率,提高该模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建立CLP模型,用美兰按不同容积(0.5、1.0、1.5、2.0、以及2
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就是从“形”开始的,而汉字又是以“象形’为本源的造字方式确立的,汉字作为中国悠久文化历史的载体始终保持着“象形”这一原则。从汉字的发生、发展、
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旅游发展的灵魂,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者的购买决策,是城市形成旅游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城市旅游营销手段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在旅游
文章深入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指出了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如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力度、强化农
为了探究牡丹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从菏泽牡丹园采集种植年限分别为3、5、8、12、20年的牡丹根际土壤样品,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与变性梯度
<正>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心血管死亡是3个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是各种心血管病最严重的不良后果。高血压被公认为临床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和人类的最大杀手,其既可独立
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杭州市儿童绘本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目的在于:(1)当前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对绘本和绘本教学的认识现状;了解当前教师进行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杀虫剂之一,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国内外在毒死蜱农药的微生